大学拖延症自救指南(亲测有效)
认识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的行为,在大学中,拖延症的表现形式多样,比如总是把作业拖到最后一刻才写,复习一直拖延到考试前几天才开始,计划好的健身、阅读等活动也总是被各种借口搁置。
拖延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学业成绩,导致知识掌握不扎实,还可能让我们错过很多提升自己的机会,长期下来还会对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产生负面影响,但别担心,只要我们正视这个问题,就能找到应对的方法。
分析拖延的原因
原因 | 具体表现 |
---|---|
缺乏明确目标与计划 | 任务模糊,不知道从何下手,导致一直拖延,老师布置了一篇论文,但没有详细的规划,就觉得无从下笔。 |
容易分心 | 手机、电脑、周围人的干扰等都容易让我们的注意力分散,比如本来打算学习,结果看到手机推送的消息就忍不住去查看。 |
完美主义 | 总想把事情做到完美,害怕开始后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所以一直拖延,像绘画作业,总觉得自己还没构思好完美的画面,就一直不动手。 |
恐惧失败 | 担心任务完成不好会受到批评或取得不好的成绩,于是选择逃避拖延,比如害怕考试不及格,就不愿意复习。 |
缺乏自律 | 自我约束能力差,不能按照计划执行任务,制定了学习计划,但总是被懒惰打败。 |
战胜拖延的方法
(一)设定明确目标与计划
- 分解任务 将大任务分解成小的、可管理的子任务,要写一篇 5000 字的论文,可以将其分解为确定主题、收集资料、撰写大纲、完成各个章节、修改润色等小任务,每个小任务都设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节点,这样会让任务看起来不那么艰巨,更容易入手。
- 制定详细计划 使用日程表或任务管理软件,把每天要完成的任务详细地列出来,包括学习、社团活动、个人提升等方面,要考虑到任务的优先级,先完成重要且紧急的任务,明天有一门课程的作业要交,今天就要把这部分时间预留出来,优先完成作业。
(二)减少干扰
- 打造专注环境 选择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或工作空间,关闭手机上的非必要通知,把电脑中的娱乐软件设置为免打扰模式,如果周围环境嘈杂,可以使用降噪耳机或者去图书馆、自习室等安静的地方。
- 设定专注时间 采用番茄工作法,即工作 25 分钟,休息 5 分钟,循环进行,在每个番茄时间内,专注于一项任务,避免被其他事情干扰,这样可以提高注意力和效率,同时也能让大脑得到适当的休息。
(三)克服完美主义
- 接受不完美 要明白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做到绝对完美,先完成再完美,比如写文章,先把初稿写出来,然后再慢慢修改完善,不要因为追求完美的开头而一直不动笔。
- 关注进展而非结果 把注意力放在任务的完成进度上,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给自己一些肯定和鼓励,完成了论文的一个章节,就奖励自己看一集喜欢的电视剧或者吃一份小零食。
(四)应对恐惧失败
- 改变心态 认识到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把任务看作是学习和提升的机会,而不是对自己能力的评判,比如考试没考好,分析错题,总结经验教训,下次争取进步。
- 逐步挑战 从一些简单的任务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当成功完成一些小任务后,会增强自信心,从而更有信心去面对困难的任务,先从简单的课程作业做起,积累信心后再挑战复杂的科研项目。
(五)培养自律能力
- 建立习惯 通过坚持一些小小的自律行为,逐渐养成自律的习惯,比如每天早起打卡、坚持阅读 30 分钟等,这些习惯一旦养成,会帮助我们在其他方面也更有自律性。
- 自我监督 可以找一个学习伙伴或者加入一个学习小组,互相监督和鼓励,当自己想拖延的时候,有人提醒和督促,会增加完成任务的动力,也可以定期回顾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计划和方法。
巩固成果与持续改进
当我们通过上述方法逐渐克服拖延症后,还需要不断巩固成果并持续改进,定期回顾自己的目标和计划,看看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一直保持高效的状态,不再被拖延所困扰,如果偶尔出现拖延的情况,不要过于自责,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