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书法入门练习步骤
准备工作
(一)工具材料准备
- 毛笔:根据孩子年龄和手型选择合适的毛笔,初期可选用羊毫或兼毫毛笔,如大楷羊毫笔,笔锋较软,易于掌控,适合练习基本笔画。
- 宣纸:选择半生半熟的宣纸,如毛边纸,这种纸吸水性适中,不像生宣纸吸水太快导致墨汁洇开难以控制,也不像熟宣纸完全不吸墨影响书写效果。
- 墨汁:选用质量较好的墨汁,如一得阁墨汁,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让孩子尝试用墨块研磨墨汁,感受磨墨的乐趣,但这个过程需要家长在旁指导,防止墨块掉落砸伤孩子。
- 砚台:如果选择磨墨,需要准备一个合适的砚台,砚台的材质多样,如石砚、陶砚等,以石砚为佳。
- 毛毡:铺在桌面上,防止墨汁渗透弄脏桌面,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让孩子书写时更舒适。
(二)坐姿与执笔姿势
- 坐姿:孩子坐在椅子上,背部挺直,不要弯腰或趴在桌子上,双脚平放在地上,肩膀放松,手臂自然放在桌面上,眼睛与纸面保持适当距离,约30 - 35厘米。
- 执笔姿势:采用三指执笔法,拇指和食指捏住笔杆,拇指在笔杆左侧,食指在右侧,手指微微弯曲,呈圆弧形,中指在笔杆下方,用第一节托住笔杆,使笔杆保持稳定,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靠在中指旁边,笔杆垂直于纸面,笔尖与纸面接触的角度约为45度。
基本笔画练习
(一)横画练习
- 长横:起笔时,逆锋向左上方轻轻入纸,然后调整笔锋,向右行笔,行笔过程中保持笔锋平稳,力度均匀,收笔时稍微停顿,然后向右上方轻轻提笔回收,一”字,让孩子先在纸上练习写长横,注意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动作。
- 短横:短横的写法与长横类似,但长度较短,起笔和收笔的动作可以稍微简洁一些,行笔时力度相对较轻,如“二”字中的短横。
(二)竖画练习
- 垂露竖:起笔时,逆锋向上,然后折笔向下,行笔过程中保持笔锋垂直,力度均匀,收笔时稍微停顿,然后向上回锋,如“十”字中的竖画。
- 悬针竖:起笔和行笔方法与垂露竖相同,但在收笔时,不需要回锋,而是直接将笔锋向下逐渐提笔,使笔画末端呈针状,如“中”字的最后一笔竖画。
(三)撇画练习
- 斜撇:起笔时,逆锋向左上方入纸,然后折笔向右下方行笔,行笔过程中逐渐加重力度,同时笔锋也逐渐放开,收笔时快速提笔出锋,如“人”字的第一笔撇画。
- 竖撇:起笔时,逆锋向上,然后折笔向下,行笔过程中先竖后撇,在转折处要自然流畅,收笔时同样快速提笔出锋,如“月”字中的竖撇。
(四)捺画练习
- 斜捺:起笔时,顺锋向右下方入纸,然后逐渐加重力度,行笔过程中笔锋逐渐展开,收笔时稍微停顿,然后向右上方慢慢提笔出锋,如“八”字的第一笔捺画。
- 平捺:平捺的写法与斜捺类似,但角度相对平缓,起笔时顺锋向右,行笔过程中保持平稳,收笔时同样要停顿后提笔出锋,如“之”字中的平捺。
(五)点画练习
- 侧点:起笔时,顺锋向右下方入纸,然后逐渐加重力度,最后快速提笔回收,如“六”字中的点画。
- 竖点:起笔时,逆锋向上,然后折笔向下,行笔过程中保持垂直,收笔时稍微停顿,然后回锋向上,如“小”字中的竖点。
- 提点:起笔时,顺锋向右上方入纸,然后折笔向左下方行笔,同时逐渐加重力度,收笔时快速提笔出锋,如“虫”字中的提点。
间架结构练习
(一)简单结构练习
- 上下结构:先从简单的上下结构字练起,如“旦”字,书写时,要先写上面的短横,注意横画的位置和长度,再写下面的“日”字,要注意上下部分的比例协调,重心稳定。
- 左右结构:林”字,书写左边的“木”字时,要注意笔画的穿插和避让,右边的“木”字要与左边呼应,整体结构要紧凑。
(二)复杂结构练习
- 包围结构:像“国”字这样的全包围结构,要先写外面的框,再写里面的部分,写框时,要注意笔画的粗细变化和转折处的弧度,里面的部分要分布均匀。
- 复合结构:对于一些复杂的复合结构字,如“赢”字,要将其分解成多个部分,分别练习每个部分的写法,然后再组合起来书写,注意各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比例。
书写节奏与气韵练习
(一)书写节奏
- 让孩子在书写时注意笔画之间的连贯性和节奏感,比如写“永”字时,起笔、行笔、转折、收笔都要有节奏地进行,不能过于急促或拖沓,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口诀来帮助孩子掌握节奏,如“起笔轻,行笔稳,转折慢,收笔利”。
- 在练习过程中,可以让孩子一边书写一边轻声念出笔画的名称和书写动作,如“逆锋起笔,向右下行笔,转笔,收笔”,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书写节奏。
(二)气韵培养
- 引导孩子在书写时感受字体的韵味和气质,可以通过欣赏一些古代书法家的作品,让孩子观察字的形态、笔画的粗细变化以及整体的布局,体会其中蕴含的美感和意境。
- 鼓励孩子在书写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字体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比如把“山”字想象成一座连绵起伏的山峰,把“水”字想象成流动的溪水,这样可以使孩子写出的字更具生动性和灵气。
临摹与创作
(一)临摹练习
- 选择一些适合少儿临摹的字帖,如颜真卿《多宝塔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等,在临摹时,要让孩子仔细观察字帖上字的笔画形态、结构特点和书写风格,然后一笔一划地模仿书写。
- 临摹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先进行对临,即看着字帖写;然后逐渐过渡到背临,即不看字帖,凭借记忆写出字的形态;最后进行意临,在掌握字帖风格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意。
(二)创作练习
- 当孩子有了一定的临摹基础后,可以让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创作,比如给定一个主题,如“春天”,让孩子用学过的字体和结构写一首相关的古诗或者一句话。
- 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孩子大胆尝试不同的字体组合和布局方式,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要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和美观性。
问题与解答
问题1:孩子在练习书法时总是不耐烦,坐不住怎么办? 解答: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这是正常现象,可以将练习时间分成小块,每次练习15 - 20分钟,中间适当休息,在练习过程中,可以用一些有趣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讲一些书法家的小故事,或者和孩子比赛谁写得更好看,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奖励,当他们完成一部分练习或者有进步时,及时表扬。
问题2:孩子写的字大小不一,结构松散,怎么纠正? 解答:对于字大小不一的问题,可以在纸上画一些大小相同的方格,让孩子在方格内写字,帮助他们控制字的大小,对于结构松散的问题,要引导孩子观察字帖上字的结构特点,比如笔画的分布、各部分的比例等,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辅助线来帮助孩子理解结构,如在字帖上画出字的中心线、对称轴等,让孩子在书写时参照这些线来安排笔画位置,多进行一些结构专项练习,如针对某个结构的字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