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对儿童的影响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已经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儿童作为网络使用的活跃群体,也面临着网络成瘾的潜在风险,网络成瘾不仅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还对其学习、社交和未来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深入探讨网络成瘾对儿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网络成瘾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一)定义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IAD),是指个体由于过度沉迷于网络活动,导致其在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出现明显障碍的一种状态。
(二)诊断标准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 - 5)对游戏成瘾提出的诊断标准如下:
序号 | |
---|---|
1 | 对玩游戏的渴求(玩游戏的行为、回想玩游戏和期待玩游戏支配了个体的日常生活) |
2 | 不能玩游戏时出现戒断症状(可以表现为易怒、焦虑、悲伤) |
3 | 耐受症状(需要玩的时间越来越长) |
4 | 无法控制要玩游戏的意图 |
5 | 因游戏对其他爱好丧失兴趣 |
6 | 即使知道玩游戏的潜在危害仍难以停止 |
7 | 因玩游戏而向家人朋友撒谎 |
8 | 用游戏逃避问题或缓解负性情绪 |
9 | 玩游戏危害到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 |
病理性游戏行为的两条核心特征为:游戏成瘾者不仅仅是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玩游戏,更重要的是他们忽略了现实生活,无法再承担以往的社会角色,也不再参与社会生活;他们丧失了对自我行为的控制,让游戏完全支配了生活。
网络成瘾对儿童的具体影响
(一)身体方面
影响方面 | 具体表现 |
---|---|
视力下降 | 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眼睛易疲劳、干涩,导致近视等视力问题。 |
体态发育不良 | 久坐不动,缺乏运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导致驼背、脊柱侧弯等问题。 |
睡眠紊乱 | 沉迷网络会使儿童作息不规律,打乱生物钟,出现失眠、多梦等睡眠问题。 |
免疫力下降 | 运动量减少,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降低,容易生病。 |
(二)心理方面
影响方面 | 具体表现 |
---|---|
认知偏差 | 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兴趣和动机下降,影响学业成绩。 |
情绪问题 | 容易出现冲动、任性、爱发脾气、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甚至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
意志薄弱 | 缺乏自控力,难以抵制网络的诱惑,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 |
人格缺陷 | 长期脱离现实生活,可能变得孤独、冷漠、依赖,对现实生活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 |
(三)社交方面
影响方面 | 具体表现 |
---|---|
家庭关系紧张 | 与父母沟通减少,对父母的信任度降低,亲子关系疏远。 |
同伴关系淡漠 | 在现实生活中不善于与人交往,与同学、朋友之间存在隔阂,社交圈子变窄。 |
社交技能退化 | 过度依赖网络交流,面对面沟通能力下降,难以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
儿童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
因素 | 具体说明 |
---|---|
家庭环境 | 家长监管不到位,缺乏陪伴和沟通;家庭关系不和谐,孩子感受不到温暖。 |
学校教育 | 学习压力大,孩子在现实中找不到成就感;学校缺乏对网络使用的引导和教育。 |
社会环境 | 网络环境复杂,不良信息泛滥;网络游戏设计具有吸引力,容易让孩子沉迷。 |
(二)内部因素
因素 | 具体说明 |
---|---|
心理需求 | 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通过网络寻求逃避和满足。 |
个体特质 | 部分孩子性格内向、自律性差,更容易受到网络的诱惑。 |
解决儿童网络成瘾问题的建议
(一)家庭层面
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制定合理的上网规则,限制上网时间和设备使用;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二)学校层面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帮助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
(三)社会层面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净化网络空间;互联网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开发更多有益于儿童成长的网络产品和服务。
相关问题与解答
(一)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网络成瘾?
除了参考上述提到的DSM - 5诊断标准外,还可以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表现,如是否经常长时间上网,对其他事情是否失去兴趣,是否因上网而影响学习、生活和社交等,如果孩子在这些方面出现明显异常,就有可能存在网络成瘾的问题。
(二)孩子已经网络成瘾,家长该怎么办?
家长要保持冷静,不要一味地指责和批评孩子,以免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要与孩子进行坦诚的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和需求,帮助他们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逐步限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和设备使用,引导他们参与其他有益的活动,如运动、阅读、绘画等,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网络成瘾的问题,如果情况较为严重,建议寻求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