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中,掌握正确的操作要点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更关系到实验者的安全,以下是高中化学实验操作的详细要点:
实验前准备
- 熟悉实验内容
在进行任何化学实验之前,必须充分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以及预期的结果,仔细阅读实验教材和相关的参考资料,对实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物质的性质有清晰的认识,在进行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前,要知道该反应会产生氢氧化铜沉淀,以及沉淀的颜色、状态等基本特征。
- 检查实验仪器和药品
检查仪器是否完好无损、干净整洁,对于玻璃仪器,如试管、烧杯、量筒等,要检查是否有破损、裂缝,洗净后是否还有水渍残留,对于需要精确量取液体的仪器,如量筒、滴定管等,要检查其刻度是否清晰准确,核对实验所需的药品的种类、纯度和数量是否符合要求,在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要确保所用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准确已知,且滴定管的活塞或橡胶头是否灵活,是否漏液。
- 个人防护准备
穿上实验服,戴上防护眼镜和手套,实验服能够防止化学物质溅到衣服上,对身体造成伤害;防护眼镜可以保护眼睛免受飞溅的试剂伤害;手套则能防止手直接接触有害物质,在进行有腐蚀性的浓硫酸、氢氧化钠等试剂的实验时,这些防护措施能有效避免皮肤被灼伤。
- 实验台整理
清理实验台,确保台面干净、整洁,没有杂物,将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整齐地摆放在实验台上,按照实验步骤的顺序放置,方便取用,要预留足够的空间用于实验操作和记录。
实验操作过程
- 固体药品的取用
- 块状固体用药匙取用,将药匙伸入广口瓶中,把固体放入试管或其他容器口,然后将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固体缓缓滑下,防止打破容器底部,取用石灰石时,要用镊子夹取大块的石灰石,放入试管口后再让石灰石慢慢滑入试管底部。
- 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用,将药匙或纸槽伸入广口瓶中,取出药品后,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竖起,使药品落入试管底部,如果是用纸槽,可将纸槽末端抬起,使药品倒入容器,比如取用碳酸钠粉末时,用药匙将粉末送入试管底部。
- 液体药品的取用
- 较多量液体可直接从细口瓶中倾倒,倾倒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腐蚀标签,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或量筒口,缓慢倾倒,取用稀盐酸时,要按照上述要求进行倾倒操作。
- 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吸取,使用时,先挤压胶头,排出空气,然后将滴管伸入液体中,松开胶头,吸取液体,取出滴管后,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不能伸入容器内部,以免污染滴管,在进行酸碱指示剂实验时,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 加热操作
- 使用酒精灯加热时,要先点燃酒精灯,然后用外焰加热,加热试管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防止受热时液体喷出,如果是加热固体,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并且要先预热试管,再集中加热药品部位。
- 对于需要均匀加热的仪器,如蒸发皿、烧杯等,要垫上石棉网,使仪器受热均匀,防止因局部过热而破裂,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断移动仪器或使用铁圈等工具固定仪器,确保加热均匀。
- 过滤操作
- 制作过滤器时,要将滤纸对折两次,形成四层,然后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中,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用蒸馏水润湿滤纸,使其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有气泡,在分离泥沙和水的混合物时,要先准备好合适的过滤器。
- 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将待过滤的液体沿玻璃棒慢慢倒入过滤器中,液体的高度不能超过滤纸的边缘,如果过滤速度较慢,可以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但不能戳破滤纸。
- 蒸发操作
蒸发溶液时,要将液体倒入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2/3,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体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在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食盐溶液时要遵循上述操作要点。
- 仪器的洗涤
实验完毕后,要及时清洗仪器,对于一般的玻璃仪器,如试管、烧杯等,用清水冲洗后,再用毛刷蘸取洗涤剂轻轻刷洗,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对于一些有油污或难溶物的仪器,可以先用酸性或碱性的洗涤液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清洗,清洗干净的仪器应放在指定的位置晾干。
实验后处理
- 整理实验台
将实验用过的仪器清洗、整理好,放回原位,清理实验台上的杂物和废弃物,将废液倒入指定的废液缸中,不能随意倾倒,对于有毒有害的废液,要按照学校的规定进行特殊处理。
- 实验记录与分析
认真记录实验现象、数据和结果,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要进行分析和思考,找出可能的原因,在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实验时,如果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相差较大,要分析是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误差,还是化学反应本身的问题。
- 安全检查
离开实验室前,要检查水、电、气等设备是否关闭,确保酒精灯已经熄灭,煤气阀门已经关闭,水龙头没有漏水等情况,要检查实验台周围是否有安全隐患,如是否有易燃物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