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文默写是考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仅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还考查对古诗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下是一些详细的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技巧:
扎实背诵,精准记忆
- 理解为基础
- 古诗文的理解是准确默写的前提,在学习一首古诗或一篇文言文时,要先了解其创作背景、作者生平、文章主旨等内容,在学习李白的《行路难》时,知道李白是在被贬谪后,内心充满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又有着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样在理解诗歌情感的基础上,对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样的名句就能更好地记忆,因为它体现了诗人在困境中依然坚定的信念。
- 对于文言文,要逐字逐句地理解字词的含义和句子的翻译,以《岳阳楼记》为例,理解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在表达范仲淹的政治抱负,即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就更容易记住这个体现作者伟大情怀的句子。
- 反复诵读
- 诵读是古诗文记忆的基本方法,可以通过大声朗读,让自己的听觉和视觉同时参与记忆,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诵读,早上记忆力相对较好,可以诵读重点的古诗文篇目,在诵读过程中,要注意读音正确,特别是一些通假字、多音字和生僻字的读音,浩浩汤汤”(shāng shāng)在《岳阳楼记》中的正确读音,通过反复朗读来强化记忆。
- 采用多种诵读方式相结合,可以自己独自朗读,也可以和同学一起分角色朗读,例如在朗读《赤壁赋》时,可以一个人读叙述部分,另一个人读苏轼和客人的对话部分,这样增加诵读的趣味性,也能加深对文章的记忆。
- 分段记忆与整篇背诵结合
- 对于较长的古诗文,可以将其分成小段进行记忆,以《出师表》为例,先分别记住开头、中间陈述理由部分和最后表明忠心的部分等各个小段落,在熟悉每个小段落后,再将它们串联起来进行整篇背诵,这样可以避免一次性背诵篇幅过长的内容而产生的压力,同时也有助于梳理文章的结构和逻辑。
- 在背诵过程中,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过渡语句,这些语句往往是文章连贯性的关键,也是默写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注意易错字和特殊句式
- 易错字的整理与强化
- 建立易错字本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中,将自己经常写错的字整理出来,燕然勒功”中的“勒”字,很容易写成“刻”或者其他同音字;“掣肘”的“掣”字,容易被误写为“擎”等,把这些易错字集中起来,注明正确的写法、读音和含义,并且定期复习。
- 对于一些字形相近的字,要进行对比记忆,如“杳”和“沓”,“杳”有远得看不见踪影的意思,下面是“日”,而“沓”表示多而重复,下面是“水”,通过这样的对比,能更好地区分和记忆这些容易混淆的字。
- 特殊句式的掌握
- 古诗文中有许多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省略句等,在默写时,要注意这些句式的正确书写,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有何陋”,在默写时不能写成“何陋之有”之外的错误形式。
- 对于省略句,要补充完整后再记忆,像“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省略了“鼓”,在理解句子的时候要明白完整的句子结构,这样才能准确地默写。
理解语境,灵活运用
- 把握题目要求
- 在考试中,要认真审题,有些题目可能会给出一定的语境,要求根据语境默写相应的古诗文,题目给出“在表达爱国情怀时,人们常常会引用杜甫《春望》中的诗句”,这时候就要准确想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体现杜甫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
- 注意题目中的限定词,如“写出含有‘月’字的连续两句诗”,就不能只写一句或者写出不符合要求的诗句。
- 结合上下文默写
- 对于文言文的默写,更要注重上下文的联系,比如在默写《桃花源记》时,如果记得上一句是“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那么下一句就很自然地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通过理解文章的逻辑顺序和内容连贯性,能够更准确地进行默写。
- 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进行一些上下文填空的练习,加强自己对古诗文连贯性的记忆。
书写规范,避免失误
- 字迹清晰工整
- 在考试默写时,要保证字迹清晰,即使记忆很准确,如果字迹潦草,模糊不清,也可能会导致失分,所以平时写字就要注意规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 尽量使用正楷书写,避免使用连笔字或者难以辨认的字体,对于一些笔画较多的字,要写得清楚舒展,如“鬟”“夔”等字。
- 标点符号正确
- 古诗文默写中的标点符号也不能忽视,不同的标点符号会影响句子的意思和表达效果,在默写诗词时,句号、问号、感叹号等要使用正确,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问号就不能写成句号。
- 对于文言文中的句读(dòu),虽然现在一般不需要考生自行断句,但在默写时要按照正常的停顿来写,这也有助于体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