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启蒙教学技巧
激发兴趣是关键
儿童天生对世界充满好奇,绘画启蒙首先要利用这一点激发他们对绘画的浓厚兴趣。
(一)故事导入
在课程开始时,讲述与绘画主题相关的故事,在画动物时,讲《小兔子的冒险》,描述小兔子在森林里看到的各种有趣事物,让孩子们在脑海中构建出画面,从而引发他们想要用画笔描绘的欲望。
(二)趣味示范
教师进行简单有趣的绘画示范,比如画一个大大的太阳,边画边说:“我先画一个圆圆的圈,这是太阳公公的脸,再给他画上弯弯的眉毛和亮晶晶的眼睛,还有长长的光芒,看,太阳公公在对着我们笑呢。”这种生动的示范能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绘画的乐趣。
(三)展示优秀作品
展示一些同龄人的优秀绘画作品,让孩子们看到自己也可以像他们一样画出美好的事物,增强自信心和创作欲望。
创造宽松自由的绘画环境
(一)空间环境
为孩子们准备宽敞明亮的绘画空间,摆放好画具,让他们能够自由舒展身体和手臂,避免因空间局促而产生压抑感。
(二)心理环境
在绘画过程中,鼓励孩子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轻易批评他们的画作,即使画得不符合常规,也要先给予肯定,再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改进,孩子把树画成紫色,不要直接否定,而是问:“你为什么把树画成紫色呀?是不是在你心里这棵树有特别的故事呢?”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一)观察法
- 带领孩子们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比如带他们去公园观察花朵,让他们仔细看花朵的形状、颜色、花瓣的数量等,可以制作简单的观察表,如下: |观察对象|形状|颜色|特点| |---|---|---|---| |花朵|圆形、椭圆形等|红、粉、黄等|有花瓣、花蕊|
- 回家后让孩子们根据观察进行绘画,这样他们画出的花朵就会更生动真实。
(二)游戏法
- 玩“猜猜我画的是什么”的游戏,教师在纸上简单勾勒出一个物体的轮廓,让孩子们猜并把它画完整,这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对物体特征的把握能力。
- 进行“接力画画”游戏,第一个孩子画一部分,第二个孩子接着画,这样能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三)情境法
创设绘画情境,比如要画一场雨中的街道,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和背景音乐营造下雨的氛围,让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然后进行绘画,这样能使他们更好地融入情感进行创作。
引导色彩认知与运用
(一)色彩基础知识讲解
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三原色(红、黄、蓝)和三间色(橙、绿、紫),可以通过实验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如将红色和黄色颜料混合得到橙色。
(二)色彩情感体验
讲述不同色彩代表的情感,红色代表热情、活力;蓝色代表冷静、深沉等,让孩子们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选择色彩,画开心的场景可以用明亮的色彩,画安静的夜晚可以用深色系。
(三)色彩搭配练习
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图案,如衣服、房子等,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色彩搭配来装饰,提高对色彩的敏感度和搭配能力。
培养绘画习惯和技能
(一)正确握笔姿势和坐姿
在教学初期,就要纠正孩子们的握笔姿势和坐姿,正确的握笔姿势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控制画笔,坐姿端正则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绘画时的专注。
(二)从简单到复杂
先从简单的形状、线条练起,如横线、竖线、圆圈等,再逐渐过渡到简单的物体描绘,如苹果、气球等,最后进行复杂的场景组合绘画。
(三)绘画步骤引导
教孩子们按照一定的步骤绘画,比如画人物,先画头部,再画身体,最后画四肢和服饰等,可以通过简单的步骤图来辅助教学。
鼓励创新与个性表达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视角,在绘画教学中要鼓励他们展现自己的个性,当孩子提出与众不同的创意时,要给予大力支持和引导,让他们在绘画中释放自己的创造力。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 1:孩子总是不敢下笔怎么办? 解答:营造轻松的氛围,不要给孩子压力,可以和孩子一起先在纸上随意涂鸦,让他们感受画笔在纸上的运动,消除紧张感,鼓励孩子从简单的线条或形状开始,比如画一条弯弯的线,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如“这条线画得真流畅,很有创意呢”,逐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敢于下笔。
问题 2:如何提高孩子的绘画耐心? 解答:选择孩子感兴趣且难度适中的绘画主题,避免因难度过高而让孩子产生挫败感,在绘画过程中,教师或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画,用聊天的方式分散他们对绘画难度的注意力,当孩子完成一部分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你已经把房子的轮廓画得很好了,继续加油哦”,还可以设定一些小目标,完成目标后给予适当奖励,如贴纸等,慢慢培养孩子的耐心。
问题 3:孩子绘画时只喜欢用一种颜色怎么办? 解答:先了解孩子只用一种颜色的原因,可能是对其他颜色不熟悉或者有偏好,如果是前者,可以通过色彩游戏,如“色彩寻宝”,让孩子在周围环境中寻找不同颜色的物体,加深对各种颜色的认知,如果是后者,可以在绘画前和孩子讨论主题,引导他们思考不同颜色能为画面带来的效果,例如画花园,问孩子“如果花园里的花都是绿色的,会不会很奇怪呢?我们试试用不同的颜色让花园更漂亮”,逐渐引导孩子尝试使用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