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小学生拖延症的策略
了解拖延症的原因
小学生出现拖延症,背后往往有多种原因。
(一)注意力不集中
具体表现 | 举例 |
---|---|
容易被周围事物吸引 | 写作业时,窗外飞过一只鸟,就会停下笔去看;听到其他同学的交谈声,也会分心。 |
难以长时间专注 | 完成一项任务,如绘画,可能画几分钟就去做别的事,无法持续专注于把画作完成。 |
小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尚未成熟,很容易被外界的干扰因素所影响,导致原本的任务被搁置,从而出现拖延现象。
(二)缺乏时间管理意识
常见问题 | 场景描述 |
---|---|
不会合理安排任务顺序 | 先玩玩具,等到快睡觉了才想起还有作业没写,匆忙开始,质量也不高。 |
对时间估计不准确 | 觉得完成一篇作文很简单,磨蹭很久才开始,结果写到半夜还没写完,没意识到会花费这么长时间。 |
他们不清楚如何规划自己的时间,不知道哪些任务该先做,哪些可以后做,对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也没有清晰的概念,这使得任务常常被拖延。
(三)任务难度与压力
情况分析 | 实例 |
---|---|
害怕困难任务 | 遇到数学难题,直接逃避,不想花时间去思考,一拖再拖。 |
压力过大产生抵触 | 家长要求背诵很多课文,孩子觉得压力巨大,干脆拖着不背,用拖延来反抗。 |
当任务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或者给孩子带来较大压力时,他们会本能地选择逃避,通过拖延来暂时缓解内心的焦虑。
(四)缺乏内在动力
表现特征 | 说明 |
---|---|
对任务不感兴趣 | 对于枯燥的抄写作业,孩子毫无积极性,能拖就拖,更愿意去做自己喜欢的游戏。 |
没有明确目标 | 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某些知识,比如背诵古诗词,觉得没用,所以不着急完成相关任务。 |
如果孩子对要完成的任务没有内在的兴趣和明确的目标,就很难主动积极地去执行,拖延也就随之而来。
具体解决策略
(一)培养注意力
- 营造专注环境
- 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减少周围的干扰因素,把电视关掉,将玩具收起来,只保留与学习相关的物品。
- 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如隔音耳塞,帮助孩子在较嘈杂的环境中也能集中精力。
- 进行注意力训练
- 拼图游戏:从简单的拼图开始,逐渐增加难度,让孩子在专注拼图的过程中锻炼注意力,先从十几片的拼图过渡到几十片甚至上百片的拼图。
- 舒尔特方格:在一张有 25 个小方格的表中,按顺序填写 1 - 25 的数字,孩子一边读一边指,记录完成时间,随着不断练习,孩子的注意力和视觉搜索能力会得到提升。
- 阅读训练:每天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从孩子感兴趣的绘本开始,逐渐过渡到文字较多的书籍,在阅读过程中,孩子需要集中精力理解内容,这有助于提高注意力。
(二)建立时间管理观念
- 制定任务计划
- 和孩子一起制定每日任务清单,按照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对任务进行排序,先完成作业,再进行课外阅读,最后是娱乐活动。
- 可以使用一些可视化的工具,如任务看板,将任务写在卡片上,完成一项就移到相应的位置,让孩子直观地看到任务进度。
- 学习时间估算
- 通过实际体验,帮助孩子了解不同任务大致需要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计时,看看完成一篇短文习作需要多久,多次尝试后,孩子就能对类似任务的时间有更准确的把握。
- 鼓励孩子在开始任务前,自己先预估时间,然后再开始执行,完成后对比实际用时和预估时间,不断调整自己的时间感知。
(三)分解任务与降低难度
- 拆分大任务
- 当面对一个较大的任务时,如制作一份手抄报,将其分解为几个小步骤:确定主题、收集资料、设计版面、书写内容、绘制插图等,每个小步骤都更容易完成,孩子也不会感到压力过大而拖延。
- 对于学习任务,如复习一门功课,可以分成知识点梳理、做练习题、错题整理等小任务,逐个击破。
- 提供适当支持
如果孩子在某个任务上有困难,家长或老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孩子在做数学难题时,可以引导他思考解题思路,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减少因畏难情绪而产生的拖延。
(四)激发内在动力
- 发现兴趣点
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将学习任务与兴趣相结合,如果孩子喜欢绘画,可以通过让孩子为故事配图的方式来提高他的写作兴趣;如果孩子喜欢游戏,可以将学习内容设计成有趣的游戏形式,如单词接龙、数学闯关等。
- 设定明确目标与奖励机制
- 帮助孩子设定短期和长期的明确目标,短期目标可以是今天完成某项作业,长期目标可以是在本学期内成绩提高多少分等。
- 当孩子达到目标时,给予适当的奖励,奖励可以是物质的,如一本喜欢的书,也可以是精神的,如一次表扬、一个拥抱等,但要注意奖励不能过于频繁或过度依赖,以免孩子只是为了奖励而行动。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 1:孩子总是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任务,怎么办?
解答:检查任务安排是否合理,是否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如果任务过多或过难,可以适当调整,和孩子一起分析为什么不能按时完成,是因为拖延还是遇到了困难,如果是拖延,要强调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并按照上述策略帮助孩子改进;如果是遇到困难,要及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同时鼓励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及时求助,而不是拖延。
问题 2:孩子对奖励机制不感兴趣,怎么办?
解答:尝试了解孩子真正想要的东西,不一定是物质奖励,有些孩子可能更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陪伴时间,或者有机会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调整奖励方式,强调完成任务本身的成就感和乐趣,让孩子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完成任务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为了奖励,可以尝试让孩子参与制定奖励规则,这样他们会更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