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思维训练方法
趣味数学游戏法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锻炼思维能力。
(一)数字卡片游戏
准备一套数字卡片(1 - 10),可以玩多种游戏,数字比大小”游戏,将卡片打乱后,每人每次抽取一张卡片,比较数字大小,数字大的获胜,获胜者拿走两张卡片,最后卡片多者为胜,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识别数字大小,建立数感。
(二)猜数字游戏
一个人在心里想好一个1 - 100之间的数字,其他人来猜,每次猜完后,出题者告诉猜数者猜的数字是大了还是小了,直到猜出正确数字为止,这个游戏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让他们学会根据提示不断调整猜测范围。
(三)数学棋类游戏
如飞行棋,在飞行棋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一些数学改编,每一步走的步数可以通过计算来决定,掷骰子后,如果掷出的点数是偶数,就加上一个指定的数;如果是奇数,就减去一个指定的数,然后按照计算后的结果走步,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进行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生活情境法
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
(一)购物情境
模拟超市购物场景,给学生一些虚拟货币和标有价格的商品卡片,让学生计算购买指定商品的总价、找零等问题,一个铅笔盒5元,一本笔记本3元,买一个铅笔盒和一本笔记本一共需要多少钱?如果有10元钱,买了这些商品后还剩多少钱?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
(二)时间管理情境
以一天的作息时间为背景,让学生认识钟表,计算时间间隔,早上7点起床,8点吃早餐,问中间经过了多长时间?如果从家到学校需要15分钟,学校8点上课,那么最晚几点从家出发?这种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时间的直观感受,提高时间计算能力。
(三)家庭装修情境
在讲解面积和周长的知识时,可以创设家庭装修的情境,假设要给房间的地面铺地砖,房间的长和宽已知,每块地砖的大小也已知,让学生计算需要多少块地砖,这涉及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长×宽)以及除法运算(总面积÷每块地砖面积)。
图形辅助法
利用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解题思路,尤其是对于几何问题和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
(一)用图形理解分数
在讲解分数时,可以用圆形、方形等图形来表示,把一个圆形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四分之一,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折纸,创造不同的分数,如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可以得到四分之一、四分之二等分数。
(二)借助图形解决应用题
对于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可以通过画线段图或示意图来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小明有10个苹果,小红比小明多3个苹果,小红有几个苹果?”可以画一条线段表示小明的苹果数,再画一条比小明长的线段表示小红的苹果数,通过图形直观地看出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苹果数加上3。
(三)图形与几何知识学习
在学习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拼图形来推导公式,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底×高÷2),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可以让学生用绳子围图形,然后测量绳子的长度,理解周长的概念是围绕图形一周的长度。
思维导图法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数学知识体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一)单元知识思维导图
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例如在学习“整数的加减法”单元后,中心主题可以是“整数的加减法”,然后分支可以包括加法的意义、减法的意义、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加减法的应用等,每个分支下再细分具体内容,如加法的意义可以分为合并、增加等,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结构。
(二)解题思路思维导图
当遇到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来整理解题思路,比如一道应用题,先确定问题是什么,然后将题目中的条件进行分析,分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再根据条件之间的关系,如因果关系、比例关系等,一步步推导出解题步骤,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法
通过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尤其是开放性问题和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开放性问题
提出一些答案不唯一的问题,如“用3个数字2和一个运算符号组成一个算式,结果最大是多少?”学生可以组成2 + 2 + 2 = 6,2×2×2 = 8等不同算式,通过思考不同的组合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二)数学竞赛题
让学生适当接触一些数学竞赛题,这些题目通常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有一串彩灯,按照红、黄、蓝、绿的顺序排列,第25盏灯是什么颜色?”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生找到彩灯排列的规律,然后用除法计算余数来确定颜色,通过解决这类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问题与解答
问题1:如何在家庭中有效实施数学思维训练? 解答: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场景,如购物、做饭等进行数学教育,例如在购物时让孩子计算价格、找零;做饭时让孩子帮忙量米、分配食材分量等,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数学游戏,如前面提到的数字卡片游戏、猜数字游戏等,鼓励孩子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奖励。
问题2:对于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应该先从哪种思维训练方法入手? 解答:对于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建议先从生活情境法入手,因为生活中的情景学生比较熟悉,容易产生兴趣和理解,比如先通过购物情境让他们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再逐步引入其他方法,如数字卡片游戏可以帮助他们巩固数字认知和简单运算,图形辅助法可以让抽象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帮助他们逐步建立信心和数学思维。
问题3:思维导图法适合低年级小学生吗? 解答:思维导图法对于低年级小学生也是可以适度使用的,低年级可以从简单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开始,例如在学习完简单的加减法后,让学生用图画、简单的词语来制作思维导图,中心主题是“加减法”,分支可以是加法类型(如合并、增加)、减法类型(如去掉、减少)等,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来表示,这样可以帮助低年级学生梳理知识,培养逻辑思维和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