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公行测申论复习重点
行测复习重点
(一)常识判断
- 复习策略:日常积累为主,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关注时事热点、政策法规、历史文化、地理科技等基础知识,可通过阅读《半月谈》《人民日报》等刊物增加知识储备。
- :近半年至一年的时政新闻、重要会议文件(如党的二十大报告)、历史重大事件及人物、地理常识(如气候、资源分布)、科技前沿(如人工智能、航天技术)等。
- 技巧:结合题目练习,整理错题集,定期回顾易错知识点。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
题型 | 复习重点 |
---|---|
逻辑填空 | 积累高频成语、实词,注意词语的搭配、语义轻重及感情色彩,刷题时总结易混淆词汇。 |
片段阅读 | 掌握主旨观点题、细节判断题的解题技巧,学会抓关键词(如转折词、因果词)。 |
语句表达 | 熟悉句子排序、衔接的逻辑关系(如话题一致、时间顺序)。 |
- 技巧:每天坚持做一组词汇积累,通过真题训练提升语感。
(三)数量关系
- 复习策略:优先掌握高频考点(如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排列组合、概率问题),放弃难度过高的题型(如复杂排列组合)。
- 核心公式:
- 工程问题:工作量=效率×时间;
- 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
- 利润问题:利润=售价−成本。
- 技巧:熟记公式,通过专项练习巩固解题思路,限时训练提升速度。
(四)判断推理
模块 | 复习重点 |
---|---|
图形推理 | 掌握规律:位置规律(平移、旋转)、样式规律(对称、叠加)、属性规律(曲直、开闭)。 |
定义判断 | 抓关键信息(如主体、客体、行为),对比选项排除干扰项。 |
类比推理 | 分析逻辑关系(近义/反义、并列/包含、因果/顺承),注意二级辨析(如象征义)。 |
逻辑判断 | 重点学习加强/削弱论点、翻译推理、真假推理等题型,掌握“搭桥”“拆桥”等技巧。 |
- 技巧:整理错题,归纳常见陷阱(如强加因果、偷换概念)。
(五)资料分析
- 核心公式:
- 增长率=(现期−基期)/基期;
- 比重=部分/总体;
- 平均数=总量/份数。
- 速算技巧:截位直除法、差分法、百化分法(如将1/7≈14.3%)。
- 复习策略:每天限时练习20题,熟记公式并提升计算速度。
申论复习重点
(一)申论小题
- 题型分类:
| 题型 | 复习重点 | |----------------|-----------------------------------------------------------------------------| | 归纳概括题 | 按“问题→原因→对策”结构提炼要点,注意合并同类项,语言简洁。 | | 综合分析题 | 采用“总分总”结构,先亮明观点,再结合材料分析,最后总结对策。 | | 提出对策题 | 对策来源:材料中的直接对策、问题反推对策、政策文件借鉴。 | | 贯彻执行题 | 格式规范(标题、称谓、正文、落款),内容紧扣材料,语言符合公文要求(如倡议书需号召性)。 | - 技巧:答案尽量从材料中提炼,避免过度发挥;分点作答,标注序号。
(二)大作文
- 写作框架:
- :紧扣主题,简洁有力(如对仗式、比喻式);
- 开头:引述材料,提出总论点;
- 分论点:3个左右,建议用排比句或递进式结构(如“个人→社会→国家”);
- :升华主题,呼应开头。
- 素材积累:
- 理论素材:十九大报告、乡村振兴战略、社会治理现代化等;
- 案例素材:脱贫攻坚典型案例、科技创新成果(如北斗导航)、社会热点事件(如垃圾分类)。
- 技巧:每周仿写1篇人民时评,学习论证逻辑和语言表达。
(三)答题原则
- 材料为王:80%的答案来自材料,学会抓取关键词(如问题词、对策词)、提炼核心观点。
- 逻辑清晰:答案分点分层,标注序号;段落之间过渡自然。
- 语言规范:避免口语化表达,使用官方用语(如“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监管”)。
复习计划与策略
(一)阶段划分
阶段 | 目标 | 时间分配 |
---|---|---|
基础学习 | 掌握行测申论各模块方法论 | 30%(约15天) |
专项突破 | 分模块刷题,强化弱项 | 20%(约10天) |
套卷模拟 | 适应考试节奏,提升速度和正确率 | 20%(约10天) |
冲刺复盘 | 错题整理、热点预测、心态调整 | 30%(至考前) |
(二)时间管理
- 行测模考分配:
资料分析(30分钟)→ 判断推理(30分钟)→ 言语理解(30分钟)→ 数量关系(10分钟)→ 常识判断(5分钟)。
- 申论模考分配:
小题(60分钟)→ 大作文(90分钟),留10分钟检查格式和错别字。
(三)工具推荐
- 教材:粉笔《行测的思维》《申论的规矩》、华图《模块宝典》。
- 题库:粉笔APP(每日真题打卡)、历年国考省考真题套卷。
- 素材积累:学习强国、《人民日报》时评、《半月谈》社会热点。
注意事项
- 避免误区:
- 行测不要“重难题轻基础”,资料分析和判断推理是提分关键;
- 申论拒绝“假大空”,答案需紧扣材料,忌主观臆断。
- 心态调整:模考成绩波动正常,重点在于查缺补漏而非焦虑。
- 持续积累:每天至少投入2小时复习,保持做题手感。
通过系统性复习和针对性训练,行测申论均可实现稳步提分,建议结合个人短板动态调整计划,高效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