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对儿童的影响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已深度融入儿童的生活,适度使用网络能为儿童带来知识拓展、视野开阔等益处,然而一旦网络使用失控,发展成网络成瘾,便会给儿童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身体到心理,从学习到社交,全方位地侵蚀着儿童的健康成长。
网络成瘾的界定与诊断标准
(一)概念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IAD),是指个体由于过度沉迷于网络,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它涵盖了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交往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购物成瘾、网络赌博成瘾等多种类型,其中手机网络成瘾现象较为突出。
(二)诊断标准
- 时间标准:一般情况下,相关行为需至少持续 12 个月才能确诊为网络成瘾障碍,孩子每天长时间沉浸于网络,正常的生活、学习节奏被严重打乱,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上网相关活动上。
- 行为表现:无法控制上网行为,如原本计划只玩一会儿游戏或看一会儿视频,却常常超时;上网后精神极度亢奋并乐此不疲,长时间使用网络以获得心理满足;对家人、同学和朋友隐瞒自己的上网程度。
- 生活影响:因过度使用互联网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损伤,比如学习成绩大幅下降,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学、逃学;忽视现实社交,与家人、朋友关系疏远,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活动。
- 生理反应:出现食欲不振、焦躁不安,导致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引发紧张性头疼、心血管疾病,造成人体免疫机能下降等情况,有些孩子长时间上网后会出现眼睛干涩、视力模糊,甚至颈椎和脊柱因长期保持不良姿势而受损。
- 心理依赖:初期表现为网络的精神依赖,渴望上网冲浪、玩游戏等,之后逐渐发展为身体上的依赖,不上网时手指会不停地运动,情绪变得烦躁、焦虑、抑郁等,对现实生活无兴趣。
网络成瘾对儿童的具体影响
(一)生理方面
不良影响 | 具体表现 |
---|---|
视力下降 | 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眼睛易疲劳、干涩,导致近视、散光等视力问题频发。 |
体态发育不良 | 常低头弯腰驼背看手机或电脑,影响颈椎和脊柱正常发育,引发疼痛、变形等。 |
睡眠障碍 | 上网兴奋致大脑神经紊乱,褪黑素分泌受影响,入睡困难、多梦、早醒,影响睡眠质量。 |
免疫力降低 | 作息不规律、缺乏运动,身体机能下降,易生病,恢复慢,增加患病风险。 |
(二)心理方面
- 情绪问题:网络世界的刺激使儿童情绪波动大,上线时兴奋,下线后易陷入焦虑、抑郁、烦躁等负面情绪,情绪调节能力变差,一点小事就可能引发较大情绪波动。
- 认知偏差:长期接触网络复杂信息,儿童价值观易受影响,分不清虚拟与现实,对道德、是非判断模糊,可能模仿不良行为,形成错误认知。
- 社交障碍:沉迷网络减少现实社交,儿童不知如何与人面对面交流,沟通技巧生疏,在现实中害羞、孤僻,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弱,难以建立深厚友谊。
- 自我认同混乱:在虚拟世界易获成就感,对比现实落差大,导致自我认知偏差,迷失自我,影响自尊心和自信心建立,产生自卑心理。
(三)学习方面
- 成绩下滑:大量时间用于网络,学习时间被挤占,精力分散,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敷衍,知识掌握不牢,成绩明显下降。
- 学习动力丧失:网络娱乐诱惑使学习变得枯燥,儿童对学习兴趣降低,缺乏内在动力,把学习当任务,为家长、老师而学,甚至厌学、逃学。
(四)行为方面
- 生活习惯紊乱:昼夜颠倒上网,饮食不规律,三餐不按时,偏好零食饮料,影响营养摄入和肠胃功能,生活秩序混乱。
- 网络依赖行为:不上网就烦躁不安,通过不断刷新网页、玩游戏等缓解焦虑,形成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 潜在不良行为:网络监管不力,儿童可能接触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受其影响,在现实中可能出现攻击性行为、言语低俗等不良行为倾向。
相关问题与解答
(一)问题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网络成瘾?
(二)解答
- 观察上网行为:看孩子是否经常超时上网,无法按约定时间停止,如本应半小时结束却拖延数小时;是否频繁偷偷上网,隐瞒上网时长和内容。
- 留意生活状态:若孩子视力骤降、体态异常(如驼背),且伴有睡眠问题(失眠、嗜睡)、食欲减退,同时对学习热情锐减、成绩下滑,社交中回避现实活动、偏好线上交流,就要警惕网络成瘾。
- 关注情绪心理:孩子情绪波动大,常焦虑、抑郁、易怒,对现实生活不满、抱怨多,自我评价低,自卑又自负(线上得意线下失落),可能是网络成瘾的信号,偶尔上网过度不必恐慌,只有这些表现持续一段时间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