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提问的高分技巧(加分项)
充分准备是基础
在课堂提问环节想要获得高分,充分的准备至关重要。
(一)熟悉课程内容
- 提前预习:在每次上课前,认真预习老师将要讲解的章节内容,明确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这样在提问时才能有的放矢,避免提出过于简单或者与课程核心完全脱节的问题,在学习高等数学的积分章节时,提前了解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就能围绕这些关键知识点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如“在计算定积分时,如何根据被积函数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积分方法来提高计算效率?”
- 复习旧知识:大学课程往往具有连贯性,前面所学的知识会为后续内容做铺垫,适时回顾旧知识,将其与新知识相结合进行提问,既能展现你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又能让问题更具深度,比如在学习物理学的电磁感应章节时,结合之前学过的电场、磁场知识提问:“如何从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角度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中电动势的产生机制?”
(二)关注课堂动态
- 留意老师讲解重点:在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敏锐地捕捉老师强调的重点内容,通常老师会在语气、语速、板书等方面给出提示,这些都是提问的绝佳切入点,如果老师在讲解一个复杂的定理时,多次停顿解释其中的关键步骤,那么就可以针对这个步骤提问,如“老师,您在讲解[定理名称]时提到的这个关键步骤,如果在实际解题中遇到类似但稍有变化的情况,应该如何灵活运用呢?”
- 观察同学反应:同学的表情、神态以及提问情况也能为你提供参考,当大部分同学在某个知识点上露出疑惑神情时,即使你当时理解了,也可以进一步深入提问,帮助自己和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看到同学们在讨论一个案例分析时存在分歧,你可以问:“老师,对于这个案例,我们有不同的看法,您能从理论依据的角度讲讲哪种观点更符合课程所学吗?”
要有质量
一个高质量的问题能够在众多提问中脱颖而出,赢得高分。
(一)具有思考深度
- 超越表面理解:避免提出仅仅通过教材字面意思就能回答的问题,而是要深入挖掘知识点背后的原理、逻辑和应用,比如在学习经济学原理时,不要问“什么是供求关系”,而应该问“在现实市场中,除了价格因素外,还有哪些非价格因素会对供求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并且这些影响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这样的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深入分析,展现出你对知识的深入探究精神。
- 结合多知识点:尝试将不同章节或不同领域的知识点融合到一个问题中,考查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以计算机科学为例,在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时,可以问:“在解决图的遍历问题时,如何利用栈这种数据结构的特点来优化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并且对比使用队列实现广度优先搜索算法时,在时间和空间复杂度上有何差异?”这种跨知识点的问题能够体现你对课程整体架构的把握能力。
(二)紧扣课程主题
- 围绕教学目标:确保所提问题与课程的教学目标紧密相关,有助于推动课程内容的深入讲解和探讨,在一门文学鉴赏课上,如果教学目标是分析某部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法,那么你的问题可以是“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哪些独特的细节描写来展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这些描写对情节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而不是问一些与人物形象无关的周边知识。
- 助力知识拓展:在紧扣主题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拓展问题的范围,引导老师和同学们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课程内容,比如在学习历史课程时,针对某一历史事件提问:“这一历史事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那么从长远来看,它对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哪些潜在的深远影响,我们可以从现代的角度如何借鉴或反思?”
提问方式要恰当
好的提问方式能够让问题更容易被接受和解答,同时也能展现出你的素养。
(一)清晰表达
- 语言简洁明了:提问时要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清楚问题的核心内容,避免冗长、复杂的表述让老师和同学难以理解,直接问“老师,这个化学方程式在配平过程中有什么特殊技巧?”而不是绕圈子说“老师,我们今天学的这个化学方程式,我觉得配平有点难,我试了好多次都不太对,您能不能给我讲讲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关于怎么让它两边平衡的那种?”
- 逻辑条理清晰: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阐述问题,可以先描述背景或现象,再提出具体的疑问点,比如在学习生物实验课时提问:“老师,我们在做这个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有些细胞质壁分离的速度比较快,而有些则较慢,我想请问,这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比如细胞本身的生长状况、外界溶液的浓度变化速度等,这些因素是如何具体影响质壁分离速度的?”
(二)态度诚恳谦逊
- 尊重老师和同学:提问时要使用礼貌用语,如“老师,请问……”“各位同学,我想请教一下……”等,展现出对师长和同伴的尊重,在听取解答过程中,要保持专注,即使对答案有不同意见,也要以谦逊的态度进一步探讨,而不是急于反驳。
- 承认自身不足:适当表达自己在相关问题上的困惑或思考不足之处,让老师和同学感受到你是真心求教。“老师,我这个知识点学得不太好,一直不太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您能给我讲讲吗?”这种诚恳的态度往往会给提问加分不少。
互动环节要积极
提问不仅仅是抛出问题,还包括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过程。
(一)积极参与讨论
- 回应解答:当老师或其他同学开始解答问题时,要积极跟进,通过点头、眼神交流等方式表示你在认真倾听,并适时给予回应,如“嗯,老师说得很有道理,我之前没考虑到这个方面”“这位同学的观点让我有了新的思路,不过我还想问一点……”等,让互动氛围更加融洽。
- 补充拓展:如果在讨论过程中有新的想法或补充内容,不要犹豫,大胆地说出来,这不仅能进一步完善问题的答案,还能展现你的积极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老师解答完一个问题后,你可以说:“老师,您的解答让我豁然开朗,我还想到一个例子也能说明这个问题,不知道对不对……”
(二)引导深入思考
- 追问细节:对于老师或同学的回答,如果某些地方你还不太清楚或者想进一步深入了解,可以通过追问来引导更深入的讨论,比如老师回答了一个关于物理概念的问题后,你可以问:“老师,您刚才说的这个条件在实际应用中会不会有一些特殊情况,如果有,是怎么处理的呢?”
- 提出新问题:基于当前问题的解答,结合课程内容提出相关的新问题,能够激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在解决了一个数学难题后,你可以问:“老师,这个问题的解法很巧妙,那我们能不能把这种方法推广到类似的其他问题上呢?”
技巧类别 | 具体技巧 | 示例 |
---|---|---|
准备阶段 | 熟悉课程内容 - 提前预习 | 学习大学语文课文前,预习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提问“本文的创作背景对作者的语言风格有怎样的影响?” |
熟悉课程内容 - 复习旧知识 | 复习物理力学知识后,在学习动量章节时问“如何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动量守恒定律?” | |
关注课堂动态 - 留意老师讲解重点 | 老师讲经济学需求曲线时强调弹性,问“如何准确计算需求价格弹性,它在企业定价策略中怎么应用?” | |
关注课堂动态 - 观察同学反应 | 同学对历史事件原因有争议,问“老师,从不同史料角度看,这个历史事件的主因可能是什么?” | |
具有思考深度 - 结合多知识点 | 计算机网络课问“如何综合运用 IP 地址、子网掩码知识优化网络数据传输效率?” | |
紧扣课程主题 - 围绕教学目标 | 英语写作课上问“怎样运用本节课讲的修辞手法提升作文文采?” | |
紧扣课程主题 - 助力知识拓展 | 地理课学完气候类型后问“这种气候类型对未来全球生态变化可能产生什么连锁反应?” | |
提问方式 | 清晰表达 - 语言简洁明了 | 化学实验课问“过滤操作中,滤纸与漏斗贴合不好会怎样?” |
清晰表达 - 逻辑条理清晰 | 生物进化课问“先有鸡先有蛋问题,从遗传变异角度怎么分析演化逻辑?” | |
态度诚恳谦逊 - 尊重老师和同学 | 礼貌地说“老师,这个问题我不懂,想请您讲讲思路行吗?” | |
态度诚恳谦逊 - 承认自身不足 | “我这部分知识弱,一直没搞懂原理,麻烦老师指点。” | |
互动环节 | 积极参与讨论 - 回应解答 | 听老师答后说“老师讲得清楚,我理解了,还有个类似情况想问……” |
积极参与讨论 - 补充拓展 | 同学答完说“你说得对,我还想补充个反例说明……” | |
引导深入思考 - 追问细节 | 老师答完数学问题后问“那这个方法在特殊数值下有无例外,咋处理?” | |
引导深入思考 - 提出新问题 | 解决物理题后问“这题解法能否用到同类题型的拓展上?” |
在大学课堂提问环节,通过充分准备、提出高质量问题、采用恰当方式提问以及积极参与互动,能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赢得高分,为自己的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