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文默写是考试中的重要部分,它不仅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记忆,更考查对古诗文的理解与运用,以下是一些详细的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技巧:
扎实背诵,精准记忆
- 理解为基础
- 古诗文的理解是准确默写的前提,在学习一篇古诗文时,要深入研读其内容,在学习李白的《行路难》时,了解诗人在诗中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但又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复杂情感。“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几句描绘了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无心享用,内心苦闷的场景,通过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每一句的含义,能更好地将诗句刻在脑海中。
- 对于文言文,要掌握实词、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以《岳阳楼记》为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先”和“后”是形容词作状语,意思是在……之前和在……之后,理解了这些字词的含义,有助于记忆句子的结构和应用。
- 反复诵读
- 大声朗读是强化记忆的有效方法,通过朗读,可以让自己熟悉诗文的韵律和节奏,像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其节奏鲜明,朗读时能感受到诗歌的气势,反复朗读,让诗句在口腔中形成肌肉记忆,这样在默写时就能更加顺畅地回忆起来。
- 采用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可以自己独自朗读,也可以和同学一起朗读,互相倾听和纠正,还可以尝试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文中的意境,这样能加深对诗文的记忆。
- 及时复习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后的遗忘是有规律的,要及时对所学的古诗文进行复习,可以制定一个复习计划,比如每天复习前一天学过的古诗文,每周进行一次小总结,每月进行一次大回顾,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重新朗读和默写,还要对之前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重点标记和强化记忆。
注意易错点,精准纠错
- 字形辨析
- 古诗文中有许多字形容易混淆的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抵”很容易写成“底”;“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中的“浮沉”可能会写成“浮陈”,对于这些易错字,要特别留意,可以通过专门的字形辨析练习来加强记忆。
- 注意通假字,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通“早”,在默写时如果不注意就容易出错,对于通假字,要牢记其本字和通假字的对应关系,理解在文中使用通假字的意义。
- 语句顺序
- 有些古诗文篇幅较长,语句顺序容易记混,以《出师表》为例,文中有很多议论和陈述的内容,逻辑严密,在默写时,要注意段落之间以及段落内句子的先后顺序,可以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梳理文章的逻辑结构来帮助记忆句子顺序。
- 对于古诗词,要注意上下句的对应关系,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诗是紧密相连的,不能颠倒顺序,可以通过多背诵几遍上下句的衔接部分,强化对顺序的记忆。
掌握答题技巧,灵活应对
- 看清题目要求
- 在考试时,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可能会要求默写完整的一首诗或一篇文言文,也可能会要求默写其中的某些句子,如“默写《陋室铭》中体现作者交往高雅的句子”,如果看错题目要求,就会导致失分。
- 注意题目中的限定词,如“前两句”“带‘月’字的句”等,这些限定词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定位要默写的诗句,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 结合语境联想
- 当遇到一时想不起来的诗句时,可以尝试通过语境联想来回忆,如果题目是“默写《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风光的句子”,我们可以联想到诗人王维在出使边塞途中所看到的壮丽景色,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经典画面,从而回忆起相应的诗句。
- 对于文言文,可以根据文章内容的主题和情节发展来联想,比如在默写《曹刿论战》中关于战争取胜原因的句子时,可以回忆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内容以及战争的过程,进而想起“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等句子。
- 规范书写,注意格式
- 在默写时,要确保书写规范,字迹工整、清晰,避免潦草导致阅卷老师无法辨认,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古诗词中的句号、逗号等标点符号也是评分的一部分。
- 对于文言文的默写,要注意格式,如果是默写文章中的某一段,要记得开头空两格(如果原文如此),并且在写完后,要检查是否有漏字、错字或者格式错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