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专注力训练方法(抗干扰)
营造专注的学习环境
- 打造专属学习空间
- 在宿舍或家中,划分出一个专门的学习区域,将书桌整理干净,只摆放与当前学习任务相关的书籍、文具等,避免杂物堆积分散注意力,把电脑放在远离学习区域的地方,除非学习需要使用它,否则减少其带来的干扰,如社交软件消息提醒、游戏诱惑等。
- 可以使用一些隔断工具,如屏风、书架等,将学习区域与其他生活区域隔开,营造出一种相对独立、安静的空间氛围,让自己在进入这个区域时,心理上就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 控制环境噪音
- 如果周围环境嘈杂,可借助一些工具来降噪,比如使用降噪耳机,播放一些轻柔的白噪音(如雨声、海浪声、风声等),这些声音能够掩盖外界不规律的噪音,帮助大脑放松,更易集中注意力,但要注意,不要选择过于复杂或有歌词的音乐,以免反而成为新的干扰源。
- 若在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学习,尽量选择相对安静的角落位置,远离人员走动频繁、交谈声大的地方。
环境营造方式 | 具体操作 | 优点 |
---|---|---|
打造专属学习空间 | 整理书桌,划分区域,使用隔断 | 增强心理暗示,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
控制环境噪音 | 降噪耳机播白噪音,选安静角落 | 减少外界干扰,营造安静氛围 |
设定明确的目标与计划
- 分解学习任务
- 面对一门课程或一项作业,不要试图一口气完成所有内容,而是将其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在学习一章专业知识时,先将其按照章节小节划分,每次专注于掌握一个小节的核心概念、原理和例题,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小节,这样逐步推进,会让大脑觉得任务更可操作,减轻心理压力,从而更容易保持专注。
- 对于长期项目,如撰写论文、准备考试等,制定详细的时间表,把整个项目周期按阶段划分,明确每个阶段要达成的具体成果,如收集资料阶段、撰写大纲阶段、初稿写作阶段等,按部就班地执行。
- 制定时间规划
- 采用番茄工作法,即学习 25 分钟,休息 5 分钟,这样的循环周期既符合大脑的注意力集中规律,又能保证一定的学习效率,在 25 分钟的学习时段内,全身心投入到任务中,忽略其他无关事情,当完成一个番茄时段后,利用 5 分钟休息时间活动一下、放松身心,调整状态后再开始下一个番茄时段。
- 根据任务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时间,制作每日学习计划表,将不同科目、不同任务安排在合适的时间段,避免任务堆积导致焦虑和分心,严格按照计划执行,逐渐养成专注学习的习惯。
运用注意力训练技巧
- 冥想练习
- 每天抽出 15 - 20 分钟进行简单的冥想,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当杂念出现时,不要刻意去驱赶它们,而是轻轻地将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刚开始可能很难做到长时间专注,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大脑的专注力会逐渐提高,在日常学习中也能更好地抵御干扰。
- 可以在冥想前点燃一支香薰蜡烛,淡淡的香味有助于放松身心,营造更好的冥想氛围,增强练习效果。
- 注意力集中训练游戏
- 玩一些专门锻炼注意力的游戏,如拼图游戏、舒尔特方格等,拼图过程中,需要集中精力观察碎片的形状、颜色、图案等细节,寻找它们之间的关联,耐心地将其拼接完整,这能锻炼视觉注意力和耐心。
- 舒尔特方格是在一张有 25 个方格的表格中,随机填写 1 - 25 的数字,然后按顺序依次指出数字的位置,同时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这个游戏可以有效训练视觉搜索能力和注意力的快速切换,每天坚持练习,能明显感觉到注意力的提升,在面对学习中的复杂信息时也能更快地聚焦关键内容。
培养内在的专注力品质
- 激发学习兴趣
- 深入了解所学专业和课程的意义、应用场景等,将知识与实际生活、未来职业规划联系起来,找到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计算机编程的同学,可以想象自己将来开发出实用的软件,解决生活中的某些问题,或者为某个行业带来创新变革,这样在学习代码、算法等枯燥知识时,就会因为对未来成果的期待而更愿意投入精力,克服干扰因素。
- 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讲座、实践活动、社团组织等,拓宽视野,看到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一面,从而激发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摒弃干扰,专注于知识探索。
- 锻炼意志力
- 在日常生活中,从一些小事情做起锻炼意志力,如坚持每天早起锻炼、按时作息等,当养成自律的习惯后,在学习时也更有毅力去抵抗各种干扰,即使晚上宿舍有同学在玩游戏、聊天,自己也能按照既定的学习计划,专注于看书、做作业,不为所动。
- 给自己设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磨练意志,比如决心在一个月内攻克一门很难的课程,在这个过程中,面对外界的诱惑和干扰,凭借坚强的意志力坚持下去,当目标达成时,不仅收获了知识,还进一步提升了专注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大学生提升专注力、抗击干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从环境、目标、技巧以及内在品质等多方面入手,持之以恒地训练,才能在学业道路上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