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拖延症自救指南(亲测有效)
拖延症的“症状”剖析
在大学校园里,拖延症仿佛一场悄无声息的“瘟疫”,不少同学都深受其害,拖延症的表现形式多样,比如总是把今天该完成的作业拖到明天,明天又想着后天再做,直到截止日期临近才匆忙赶工;计划好的每天背单词、阅读书籍提升自己,却常常被各种琐事或者娱乐活动打乱,将学习任务无限期搁置;打算参加社团活动、竞赛来丰富简历,可报名后却迟迟不准备,最后只能放弃机会,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日积月累,不仅让我们的学习效率低下,还错失了许多自我提升与发展的良机,导致内心焦虑却又难以改变现状。
探寻拖延的根源
(一)缺乏明确目标与规划
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后,失去了高中时期明确的高考目标,一时间有些迷茫,不清楚自己未来要做什么,所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面对各种任务缺乏清晰的规划,不知道自己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容易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进而拖延。
(二)注意力易分散
大学校园丰富多彩,手机、电脑、各类社交活动等诱惑众多,我们本打算学习一会儿,可能随手拿起手机,就被社交媒体、短视频或者游戏吸引过去,几个小时不知不觉就溜走了,等到回过神来,才发现该做的事都没做,于是继续拖延。
(三)害怕失败或追求完美
有些同学担心自己做得不好,害怕完成任务后结果不理想,所以迟迟不愿意开始,比如写论文,总想着要写出一篇惊世骇俗的大作,反复构思却不敢下笔,时间就在犹豫中浪费了,还有些同学觉得自己起步晚了,即便现在开始也难以达到理想状态,索性放弃,选择拖延。
自救攻略之时间管理
(一)制定详细计划
可以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每周日晚上或者每天清晨,将本周、今天要完成的任务按照重要紧急程度进行分类排列。 |任务类型|具体任务|优先级| |:--:|:--:|:--:| |重要且紧急|明天要交的专业课程作业|★★★★★| |重要不紧急|本周要读完的英文原著章节|★★★★☆| |紧急不重要|帮同学取快递|★★☆☆☆| |不重要不紧急|刷手机娱乐|☆☆☆☆☆| 按照这个优先级顺序,合理分配时间去逐一完成任务,每完成一项就打个勾,会很有成就感。
(二)运用时间管理技巧
- 番茄工作法: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 25 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进行 5 分钟的休息调整,每完成 4 个番茄时段,可以进行一次较长时间的休息,15 - 30 分钟,这样既能保证高效专注,又能让大脑得到适当放松,避免长时间学习产生疲劳而抵触。
- 时间块划分:把一天的时间分成几个大的板块,比如早上适合记忆背诵,可以安排背单词、复习知识点;上午头脑清醒,处理课程作业、预习新知识;下午可以参加社团活动或者进行一些实践操作;晚上回顾一天所学,整理笔记,根据不同时间段的特点安排相应任务,提高利用效率。
自救攻略之心态调整
(一)接受不完美
要明白任何事情都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尤其是刚开始尝试克服拖延的时候,比如写一篇论文初稿,不要纠结于字句的完美,先把大致框架和内容写出来,后续再慢慢修改完善,告诉自己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只要迈出第一步,就是成功的一半。
(二)积极自我暗示
每天起床后、睡觉前或者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动力不足时,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我今天一定可以高效完成任务”“我有足够的毅力战胜拖延”等,也可以将这些激励的话语写在便签上,贴在床头、书桌前,时刻提醒自己。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物理环境
尽量保持学习桌面的整洁干净,只摆放与当前学习任务相关的书籍、文具等,避免杂乱无章的环境干扰注意力,如果在学校宿舍容易受干扰,可以选择去图书馆、自习室等安静的地方学习,这些地方有着浓厚的学习氛围,能让人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电子环境
学习时将手机调至静音或者飞行模式,关闭电脑上与学习无关的软件、网页推送提醒,也可以下载一些限制自己使用娱乐软件的 APP,比如设置每天手机使用时长限制,或者在某些特定学习时间段屏蔽某些 APP 的使用,减少电子设备对我们的诱惑。
建立监督与激励机制
(一)找学习伙伴
和志同道合的同学约定好,互相监督学习进度,比如每天互相检查对方是否完成了当天的计划任务,如果一方拖延了,另一方要给予督促提醒;如果双方都顺利完成任务,可以一起奖励自己,比如周末去看一场电影、吃一顿大餐等。
(二)自我奖惩
给自己设定一些合理的奖惩规则,一周内如果能按照计划完成所有学习任务,就奖励自己买一本一直想看的书或者一件小文具;但如果本周拖延情况严重,没完成大部分任务,就惩罚自己周末不能玩手机,多去图书馆学习半天,通过这种奖惩分明的方式,强化自己的自律意识。
克服大学拖延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运用这些方法,逐步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相信只要坚持努力,一定能摆脱拖延的束缚,在大学时光里收获满满的成长与进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