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成长阶段,他们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的时期,与家长的沟通常常面临诸多挑战,以下是家长与初中生有效沟通的详细方法:
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
- 创造轻松环境
- 家庭环境对沟通至关重要,家长可以定期安排一些家庭活动,如一起看电影、做游戏、外出郊游等,在这些轻松的氛围中,孩子更容易打开心扉,在周末一家人一起去公园野餐,在享受美食和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主动分享学校里的趣事。
- 避免在沟通时营造紧张的气氛,不要在孩子放学回家后,立刻开始询问学习成绩,而是可以先聊聊孩子在学校一天的生活感受,像“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好玩的事情?”这样的开场白能让孩子放松警惕。
- 给予充分尊重
- 尊重孩子的隐私是建立良好沟通的基础,初中生开始有自己的小秘密,家长不要强行窥探孩子的日记、手机等隐私物品,如果孩子愿意分享,那要认真倾听;如果孩子不愿意,也不要逼迫,当孩子把房间门关上时,家长不要强行闯入,要相信孩子有自己独处的需求。
- 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在家庭决策中,比如选择假期去哪里旅游,要让孩子参与讨论,认真考虑他们的建议,即使最后没有采纳孩子的意见,也要向他们解释原因,而不是简单地否定。
掌握沟通技巧
- 积极倾听
- 当孩子说话时,家长要停下手中的事情,用眼神和肢体语言表示关注,和孩子保持眼神交流,点头示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被认真对待。
- 不要中途打断孩子,初中生可能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会有些啰嗦或者混乱,家长要耐心听完,然后再引导他们整理思路,孩子在讲述和同学之间的矛盾时,家长不要急着给出建议,先让孩子把事情的经过说完。
- 倾听后要给予反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重复孩子的观点,确认自己理解正确,孩子说“我今天和同桌吵架了,因为他总是嘲笑我”,家长可以回应“你是说你今天因为同桌的嘲笑而和他发生争吵了吗?”这样能让孩子知道家长在认真倾听并且理解了他们的话。
- 有效表达自己
- 家长要用平和的语气和孩子沟通,避免使用命令式、指责式的语言,不要说“你必须马上去写作业”,而是可以说“我们现在是不是该考虑写作业啦?这样晚上就可以有时间看你喜欢的书了”。
- 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批评孩子,如果孩子的行为让家长生气,可以说“你这样做让我很担心,因为我很在乎你”,而不是“你总是这么让人不省心”,这种表达方式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 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沟通,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家长不要用过于复杂或者抽象的语言,在谈论孩子的学习目标时,不要说“你要努力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学术造诣”,可以说“你可以试着让自己的成绩再提高一点,比如下次考试前进几名”。
关注沟通内容
- 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 家长要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参加的社团、喜欢的书籍、音乐、运动等,如果孩子喜欢篮球,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篮球比赛,讨论篮球明星,这样能增进彼此的感情,也有了更多的沟通话题。
- 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如果孩子喜欢绘画,家长可以为他们购买绘画工具,鼓励他们参加绘画比赛,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们兴趣的重视。
- 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 在学习方面,家长不要只关注成绩,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学习方法,你觉得数学的哪个部分比较难?我们可以一起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关注孩子的学习压力,当他们因为考试压力大而焦虑时,家长要给予安慰,如“一次考试成绩不重要,我们一起把知识点复习好,下次肯定没问题”。
- 在生活方面,关心孩子的饮食、睡眠等,每天和孩子一起准备早餐,询问他们在学校吃得好不好,晚上睡觉前提醒他们早点休息,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
把握沟通时机
- 日常沟通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碎片时间进行沟通,在接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可以问问孩子当天的课程安排;在吃饭的时候,聊聊孩子在学校和同学的关系,这些不经意的沟通能让孩子习惯和家长分享自己的生活。
- 特殊时机沟通
当孩子遇到挫折或者取得进步时,是沟通的好时机,如果孩子考试失利,家长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可能很难过,我们一起看看是哪出了问题,下次一定能做好”;如果孩子在比赛中获奖,家长要及时表扬“你真的很努力,这是你应得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