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拼音基础学习技巧
认识拼音的重要性
拼音是学习汉字的重要工具,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学好拼音能够帮助他们认读汉字、提高阅读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拼音也是普通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好拼音有助于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单韵母学习技巧
(一)发音方法
- a:张大嘴巴,舌头居中,舌位低,嘴唇呈自然状态,发音时,声音要响亮、圆润,可以想象医生给检查喉咙时,发出的“啊”的声音。
- o:嘴巴圆圆的,舌头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发音时,注意不要扁嘴,声音要饱满,可以联想公鸡打鸣“喔”的声音,但要把嘴型保持圆形。
- e:嘴角向两边咧开,舌头位置与发“o”时相似,舌尖稍向后,发音时,声音比较短促,可以通过模仿鹅叫“鹅”的声音来感受。
- i:牙齿对齐,舌头向前伸,舌尖抵住下齿背,舌面前部隆起,发音时,声音要轻短,可以想象衣服的“衣”的发音。
- u:嘴巴合拢,双唇突出,舌头后缩,舌面后部隆起,发音时,声音要圆唇,可以联想火车鸣笛“呜”的声音。
- :与“u”的口型相似,但嘴唇要撮成圆形且突出,舌尖抵住下齿龈,发音时,注意与“u”区分,声音也要圆唇,可以想象小鱼吐泡泡时“鱼”的发音。
(二)记忆方法
- 制作单韵母卡片,一面写字母,一面画与发音相关的图画。“a”的卡片上画一个张大嘴巴的人,“o”的卡片上画一个圆圈等,通过看卡片、认读和背诵的方式,帮助孩子记忆单韵母的发音和形状。
- 编单韵母儿歌,如“张大嘴巴aaa,圆圆嘴巴ooo,扁扁嘴巴eee,牙齿对齐iii,小小乌龟uuu,鱼儿吐泡üüü”,让孩子在欢快的儿歌中轻松记住单韵母。
(三)书写规范
- 单韵母在四线三格中的占位要牢记。“a”占中格,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弯;“o”占中格,从左上起笔,一笔写成;“e”占中格,先写横,再写左半圆;“i”占上中格,先写竖,再在竖的上面加点;“u”占中格,先写竖弯,再在竖弯的基础上加两点;“ü”占上中格,先写竖右弯,再在竖右弯的基础上加两点。
- 让孩子在拼音本上进行书写练习,注意笔画顺序和书写姿势,家长可以用红笔给孩子的书写进行批改,及时纠正错误的写法。
声母学习技巧
(一)发音方法
- b: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读音轻短,可以让孩子把手放在嘴前,感受发音时的气息,爸爸”的“b”的发音。
- p:发音方法与“b”相似,但“p”是有气流传出来的,而“b”是没有气流的,可以让孩子发“怕”的音,感受气流的冲击。
- m:双唇紧闭,舌头平放,气流从鼻腔出来,声调第一声,可以让孩子感受“妈妈”的“m”的发音。
- f:发音时,上齿接触下唇,形成一条狭缝,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调第一声,可以让孩子感受“飞机”的“f”的发音。
- d:舌尖抵住上颚,挡住气流,然后舌尖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来,读音轻短,可以让孩子感受“大地”的“d”的发音。
- t:发音方法与“d”相似,但“t”是有气流传出来的,而“d”是没有气流的,可以让孩子感受“天空”的“t”的发音。
- n:舌尖抵住上齿龈,气流从鼻腔出来,声调第一声,可以让孩子感受“奶奶”的“n”的发音。
- l:舌尖抵住上齿龈,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声调第一声,可以让孩子感受“快乐”的“l”的发音。
- g:发音时,舌根抬起,抵住软腭,挡住气流,然后舌根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来,读音轻短,可以让孩子感受“哥哥”的“g”的发音。
- k:发音方法与“g”相似,但“k”是有气流传出来的,而“g”是没有气流的,可以让孩子感受“蝌蚪”的“k”的发音。
- h:舌根靠近软腭,形成一条狭缝,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调第一声,可以让孩子感受“喝水”的“h”的发音。
- j: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前部紧贴硬腭,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可以让孩子感受“飞机”的“j”的发音。
- q:发音方法与“j”相似,但“q”是有气流传出来的,而“j”是没有气流的,可以让孩子感受“气球”的“q”的发音。
- x:舌尖抵住下齿背,舌面前部抬高,靠近硬腭,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可以让孩子感受“西瓜”的“x”的发音。
- z:舌尖抵住上齿背,阻碍气流,然后舌尖稍微离开上齿背,让气流挤出来,读音轻短,可以让孩子感受“小字”的“z”的发音。
- c:发音方法与“z”相似,但“c”是有气流传出来的,而“z”是没有气流的,可以让孩子感受“刺花”的“c”的发音。
- s:舌尖靠近上齿背,形成一条狭缝,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调第一声,可以让孩子感受“蚕丝”的“s”的发音。
- zh:舌尖翘起,抵住硬腭前部,然后舌尖稍微离开硬腭,让气流挤出来,读音轻短,可以让孩子感受“狮子”的“zh”的发音。
- ch:发音方法与“zh”相似,但“ch”是有气流传出来的,而“zh”是没有气流的,可以让孩子感受“吃食”的“ch”的发音。
- sh:舌尖翘起,靠近硬腭前部,形成一条狭缝,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调第一声,可以让孩子感受“狮子”的“sh”的发音。
- y:发音时,嘴型与“i”相似,但声音要轻短,且不需要延长,可以让孩子感受“乌鸦”的“y”的发音。
- w:嘴型与“u”相似,但声音要轻短,且不需要延长,可以让孩子感受“房屋”的“w”的发音。
(二)记忆方法
- 制作声母卡片,正面写声母,背面可以画与发音相关的图画或者写一些简单的包含该声母的词语。“b”的卡片背面可以画一只喇叭,因为“喇叭”的“b”可以帮助孩子记忆发音。
- 编声母口诀,如“像个6字b b b,右上半圆p p p,两个门洞m m m,一根拐棍f f f”等,通过口诀的形式,让孩子更轻松地记住声母的形状和发音。
(三)书写规范
- 声母在四线三格中的占位各有不同。“b”“d”“f”“h”“i”“k”“l”“t”占上格和中格;“m”“n”“r”“u”“w”“x”“z”“c”“s”占中格;“g”“p”“q”“y”“j”“ch”“sh”“zh”占中格和下格。
- 让孩子在拼音本上按照正确的笔画顺序进行书写练习,刚开始时,家长可以握住孩子的手,带着孩子写几遍,让孩子感受笔画的顺序和书写的力度。
拼音拼读技巧
(一)两拼法
两拼法是指将一个音节分成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然后快速连读拼成一个音节。“bā”(八),可以先读声母“b”,再读韵母“a”,然后快速连读成“b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孩子用小棒或手指代替声母和韵母,进行拼读练习,用一根小棒代表声母“b”,另一根小棒代表韵母“a”,然后将两根小棒快速碰在一起,读出“bā”。
(二)三拼法
三拼法适用于有介母的音节,将一个音节分成声母、介母和韵母三部分,然后快速连读拼成一个音节。“huā”(花),可以先读声母“h”,再读介母“u”,最后读韵母“a”,然后快速连读成“huā”,可以用卡片游戏来帮助孩子练习三拼法,准备声母卡片、介母卡片和韵母卡片,让孩子随机抽取三张卡片,然后进行拼读练习。
(三)整体认读音节
整体认读音节不需要拼读,直接读出即可,一共有16个整体认读音节,包括“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可以让孩子把这些整体认读音节制作成卡片,贴在墙上或书桌前,经常读一读,加深记忆。
相关问题与解答
(一)问题
孩子在学习拼音时,总是混淆声母和韵母的发音,怎么办?
(二)解答
- 加强发音练习:让孩子多听标准的拼音发音音频,跟着音频反复模仿练习,可以在每天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等固定时间安排专门的发音练习时间。
- 制作对比卡片:制作声母和韵母的对比卡片,一面写字母,另一面用不同颜色标注出声母和韵母的特点,在声母卡片上标注“发音轻短”,在韵母卡片上标注“发音响亮”,通过对比卡片,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声母和韵母的区别。
- 进行分类游戏:准备一些写有拼音字母的卡片,让孩子将声母和韵母分别分类,在分类过程中,孩子可以进一步熟悉声母和韵母的特点,从而减少混淆。
- 结合实际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出与拼音发音相关的元素,看到汽车的喇叭,就让孩子联想到声母“b”的发音;看到圆形的物体,就联想到韵母“o”的形状和发音,通过这种方式,将拼音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