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提问的高分技巧(加分项)
充分准备是基础
在课堂提问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能帮助你在提问时更加自信,还能确保问题的质量,给老师和同学留下良好的印象。
(一)预习课程内容
提前预习相关的知识点,了解课程的大致框架和重点内容,这样在课堂上,你就能更好地理解老师的讲解,发现其中的疑惑点或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先阅读教材、参考相关文献,对基本概念和原理有初步的认识,标记出自己不太理解的部分,以便在课堂上向老师请教。
(二)复习相关知识
除了预习本次课的内容,还要复习与之相关的前期知识,因为很多学科的知识点是相互关联的,通过回顾旧知识,你能更好地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也能从更宏观的角度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在学习高等数学的积分章节时,回顾之前学过的函数性质、导数等知识,思考它们与积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提出如“如何利用函数的导数特性来简化积分计算”之类的问题。
(三)关注课堂动态
在课堂上要全神贯注,紧跟老师的思路和讲解进度,注意老师强调的重点、难点以及列举的案例,这些都是提问的宝贵素材,观察同学们的反应和表现,如果发现大家对某个知识点普遍存在困惑,或者老师在某个问题的讲解上略显仓促,都可以作为你提问的切入点。
问题设计有门道
一个优秀的课堂问题不仅要有清晰的表述,还要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够引发大家的思考和讨论。
(一)明确问题类型
- 知识型问题:这类问题主要针对课程中的基础知识、概念、原理等进行提问,目的是澄清疑惑、加深理解,在学习物理学的牛顿运动定律时,可以问“请解释一下牛顿第二定律中加速度与力和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 应用型问题: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询问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在市场营销课程中,问“如果我们要推广一款新的电子产品,在有限的预算下,如何运用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的原理来制定营销策略?”
- 拓展型问题: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探索更深层次的原理或与其他领域的联系,在学习计算机编程时,问“除了课堂上提到的编程语言,还有哪些其他编程语言可以实现相同的功能,它们各自的优势和适用场景是什么?”
- 对比型问题:通过对相似或相关概念、理论进行比较,突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在学习经济学时,问“凯恩斯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在政策主张上有哪些主要区别,这些区别对经济运行会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
(二)把握问题难度
问题的难度要适中,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大家的思考,又不能过于复杂,让老师和同学难以回答,可以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提问,先问一些基础性的知识问题,如“什么是光合作用?”然后再逐渐过渡到应用型问题,如“如何通过改变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来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最后可以提出一些拓展性的思考问题,如“除了课本中提到的因素,还有哪些环境因素可能会影响光合作用,以及如何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去研究这些影响?”
(三)注重问题表述
- 清晰简洁:问题的表述要清晰明了,避免使用模糊、含混不清的语言,让老师和同学能够一眼明白你的问题核心所在,不要问“那个东西是怎么回事?”而要具体地问“在刚才讲解的电路图中,电容在交流电通过时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 逻辑连贯:问题应该具有合理的逻辑结构,按照一定的思路和顺序进行提问,可以先提出背景信息或前提条件,再阐述具体的疑问点。“在学习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之后,我们知道能量是逐级递减的,那么在实际的生态农业系统中,如何通过调整食物链的结构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呢?”
- 语言规范:使用正确的专业术语和规范的语言表达问题,这体现了你对课程内容的尊重和专业素养,避免使用口语化、随意性的词汇和句子,在医学课程中,要准确使用各种疾病名称、生理过程的术语,而不是用一些通俗但不准确的说法。
提问时机要恰当
选择合适的提问时机能够让你的问题得到更好的关注和解答,同时也能避免打断课堂的正常教学秩序。
(一)课堂讲解间隙
在老师讲解完一个重要知识点或章节后,通常会有一个短暂的停顿或总结时间,这时是提问的好时机,你可以利用这个间隙,提出关于刚刚讲解内容的问题,既可以及时解决自己的疑惑,又不会影响老师后续的教学安排,老师在讲解完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后,你可以马上问“在分析这一历史事件的原因时,除了课本上提到的因素,是否还有其他重要的外部因素影响了事件的发展方向?”
(二)案例分析之后
当老师通过案例来阐述理论知识时,在案例分析结束后提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你可以针对案例中的具体细节、应用方法或者与理论知识的结合点进行提问,在管理学课程中,老师分析了一个企业的组织架构案例后,你可以问“在这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如果面临市场环境的重大变化,应该如何根据权变理论对现有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
(三)课堂讨论环节
如果课堂上有专门的讨论环节,那么更要积极抓住这个机会提问,在讨论中,你可以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和见解,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引导大家进一步深入讨论,在文学课程的讨论中,当同学们就一部作品的主题思想展开讨论时,你可以问“作者在描写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时,运用了哪些独特的文学手法来暗示作品的主题,这些手法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有什么创新之处?”
提问态度与技巧
除了问题本身的质量,提问的态度和技巧也会影响你在课堂提问中的表现。
(一)态度诚恳谦虚
提问时要保持诚恳、谦虚的态度,尊重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不要给人一种故意刁难或炫耀的感觉,用温和、礼貌的语气表达你的问题,老师,我对这个知识点有一点不太理解,想请教一下……”或者“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问题,经过思考还是不太清楚,能不能请同学们一起帮我分析一下?”
(二)积极互动参与
在提问后,要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答过程中,认真听取老师和同学的回答,并适时地给予回应和反馈,如果对回答有疑问或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进一步追问,但要注意语气和方式,避免过于强硬或固执,老师回答了你的问题后,你可以说“谢谢老师的回答,我明白了大部分内容,不过还有一点我想再确认一下……”或者“听了同学的回答,我有了新的思路,但是我还想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三)善于倾听他人意见
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其他同学的回答和观点,即使与你的想法不同,也不要急于反驳,而是要认真倾听并思考其合理性,同学的回答可能会给你带来新的启发,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通过倾听他人的意见,也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促进大家共同学习和进步。
总结与反思
每次课堂提问后,都要进行总结与反思,分析自己提问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课堂提问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一)总结经验教训
回顾提问的过程,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问题的设计是否合理、提问的时机是否恰当、态度是否诚恳、与同学和老师的互动是否良好等,将成功的经验记录下来,以便在今后的提问中继续发扬;对于不足之处,要找出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
(二)整理问题与答案
将提问的问题以及老师和同学的回答进行整理,形成笔记,这不仅可以帮助你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作为今后复习和参考的资料,在整理过程中,你可以对问题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出不同类型问题的提问方法和解答思路,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持续学习提升
课堂提问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互动,你会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补充,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持续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将其融入到课堂提问中,使自己的问题更具时代性和前瞻性。
大学课堂提问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策略的活动,通过充分准备、精心设计问题、选择合适的提问时机、保持良好的态度和技巧以及及时总结反思,你可以在课堂提问中获得高分,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技巧类别 | 具体要点 | 示例 |
---|---|---|
充分准备 | 预习课程内容、复习相关知识、关注课堂动态 | 预习数学课程时,提前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课堂上针对老师讲解的连续函数性质提问 |
问题设计 | 明确问题类型(知识型、应用型、拓展型、对比型)、把握问题难度、注重问题表述(清晰简洁、逻辑连贯、语言规范) | 学习物理光学时,问“除了课本上的折射现象应用场景,还有哪些生活中常见的折射应用实例?(拓展型问题)” |
提问时机 | 课堂讲解间隙、案例分析之后、课堂讨论环节 | 老师讲解完化学实验步骤后,在间隙提问实验中某种试剂的作用原理 |
提问态度与技巧 | 态度诚恳谦虚、积极互动参与、善于倾听他人意见 | 提问时说“老师,我有个地方不太明白,想请教一下……” |
总结与反思 | 总结经验教训、整理问题与答案、持续学习提升 | 每次提问后记录问题及解答,分析自己提问的不足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