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变化、自我认知探索等诸多挑战,抑郁倾向在这一时期悄然滋生并不罕见,及时识别高中学生的抑郁倾向早期表现,对于干预、引导学生走出困境至关重要,以下是多方面早期识别的要点。
情绪方面
情绪低落是高中抑郁倾向最为显著的早期信号之一,学生可能长时间处于闷闷不乐的状态,以往感兴趣的事物,如喜欢的运动、音乐、阅读等,都难以再激起他们的热情,曾经充满活力,课间与同学嬉笑打闹,如今却总是独来独往,默默坐在角落,对周围人的玩笑互动毫无反应,仿佛被一层阴霾笼罩,这种低落情绪并非短暂的情绪波动,而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且不受外界积极因素的影响而改变。
高中生出现频繁的焦虑情绪也需警惕,他们可能对尚未发生的考试过度担忧,反复检查书本、笔记,即使成绩尚可,仍无法释怀,总害怕出现最坏结果,在人际交往中同样焦虑,担心自己说错话、做错事,被同学排斥,参加集体活动前会百般纠结,过程中也是如履薄冰,身心极度紧张,这与正常青春期的偶尔羞涩、紧张截然不同,是持续且泛化的焦虑状态。
行为变化
学习行为上,成绩波动往往是直观体现,原本成绩优异、学习主动的学生,开始出现成绩下滑,作业拖延、错题增多,对学习任务产生抵触情绪,不再是主动求知,而是被迫应付,甚至频繁请假逃课,以逃避学校压力,但有些学生反而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度强迫自己学习,熬夜刷题,不顾身体疲惫,试图用忙碌掩盖内心的不安,这种不合理的学习行为转变也是抑郁倾向的蛛丝马迹。
日常行为中,高中生可能变得慵懒,对个人形象、生活起居不再上心,以前注重整洁,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如今却邋遢不堪,衣物乱堆、头发蓬乱,洗漱也变得不规律,社交行为也急剧减少,拒绝参加同学聚会、社团活动,回避与他人目光接触,课间休息时也不再与同学交流互动,宁愿独自发呆,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逐渐与集体脱节。
认知层面
自我认知方面,高中学生容易陷入过度自卑,他们常放大自己的缺点,忽视自身优点,因一次考试失利、一场小误会,就全盘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未来毫无希望,即便取得些许进步,也归结为运气,而非自身能力,这种扭曲的自我评价严重影响心态。
在认知视角上,倾向于悲观解读事物,看到乌云密布,就联想到糟糕天气破坏出行计划,进而联想到生活诸事不顺;面对老师的一个眼神、同学的一句无心之言,往最坏方向揣测,认为老师嫌弃、同学讨厌自己,这种习惯性悲观思维模式,如同滤镜般让世界在他们眼中失去色彩,是抑郁倾向侵蚀认知的体现。
身体反应
睡眠问题是高中抑郁倾向常见的躯体化表现,入睡困难,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海中思绪纷杂,过往不愉快场景、对未来担忧不停闪现;或是早醒,凌晨三四点醒来后无法再次入睡,眼睁睁盯着天花板到天亮,长期睡眠不足导致白天精神萎靡,上课打瞌睡,形成恶性循环。
食欲改变也较为突出,部分学生食欲减退,看到饭菜没有胃口,勉强吃几口就觉得饱腹,体重随之下降;另一些则可能因情绪性进食缓解内心不适,暴饮暴食,尤其偏爱高热量、高糖分食物,体重短期内波动明显,这些身体发出的“警报”不容忽视。
高中抑郁倾向早期识别需要家长、老师、同学多方留意,关注学生情绪、行为、认知、身体的细微变化,一旦发现端倪,及时给予关心、支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