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理解中,掌握一些答题公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更全面地回答问题,以下为你详细介绍不同题型的答题公式及应用方法:
字词解释题
- 公式:本义 + 语境义 + 结合文本分析作用
- 解释:
- 本义:先明确字词在古代汉语中的常见基本含义,走”在文言文中通常有“跑”的意思。
- 语境义:结合文章的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在此处的特殊含义,比如在一些语境中,“走”可能有“逃跑”“奔向”等引申义。
- 结合文本分析作用:阐述这个字词的含义对理解文章内容、表达作者情感或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 示例:“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中“军”的本义是“驻扎、驻军”,在该句中就是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的意思,通过解释“军”字,能让我们清楚了解当时刘邦军队所处的位置,为后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句子翻译题
- 公式:逐字翻译 + 调整语序 + 补充省略成分 + 使语句通顺
- 解释:
- 逐字翻译:将句子中的每个字词按照其常见的文言文释义进行翻译,之”有多种含义,如“的”“往、到”“代词”等,要根据具体语境确定其在句中的意思并翻译出来。
- 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存在很多特殊的句式,像宾语前置(何陋之有)、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等,需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习惯进行调整,使句子符合正常的表达逻辑。
- 补充省略成分:文言文常省略主语、宾语、介词等成分,翻译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完整,让句子意思清晰明确,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翻译时就需补充省略的“蛇”。
- 使语句通顺:在完成上述步骤后,要对整个句子进行润色,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读起来通顺自然。
- 示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逐字翻译为“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向上吃泥土,向下喝泉水,它用心专一”,调整语序后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喝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啊”,这样翻译既准确又通顺。
文意理解题
- 公式:定位原文 + 概括内容 + 分析主旨 + 结合观点评价
- 解释:
- 定位原文:仔细阅读题干,找出对应的原文语句或段落,明确答题的范围。
-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相关原文的主要内容,如写了什么人、什么事,或者阐述了什么道理等。
- 分析主旨:深入思考这部分内容与文章整体主旨的关联,分析其对表达中心思想所起到的作用,是正面烘托、反面衬托,还是直接阐述等。
- 结合观点评价:根据题目要求,结合自身对文章的理解和所学知识,对相关内容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为什么等。
- 示例:对于一篇评论历史人物的文章,题目问对文中所述该人物的某一行为的看法,先定位到描写这一行为的原文,概括其行为表现,分析这一行为反映出的人物性格特点以及与文章评价该人物总体形象的主旨联系,最后表明自己是认可还是不认可这种行为,并说明理由,如从是否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道德规范等方面进行阐述。
人物形象分析题
- 公式:找出描写语句 + 分析性格特点 + 结合事例说明 + 总结形象意义
- 解释:
- 找出描写语句:在文中筛选出直接或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语句,这些是分析人物形象的依据。
- 分析性格特点:根据描写语句,提炼出人物所具备的性格特征,如勇敢、善良、狡诈、机智等,注意要使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概括。
- 结合事例说明:将概括出的性格特点与文中具体的事例相结合,说明人物是如何通过这些行为展现出相应性格的,使分析更具说服力。
- 总结形象意义:谈谈这个人物形象在整个文章中的意义,如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对主题表达的烘托作用,或者给读者带来的启示等。
- 示例:分析《鸿门宴》中的樊哙形象,文中有对樊哙外貌“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的描写,显示出他的勇猛无畏;语言上“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体现他的豪爽耿直;动作上“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刻画了他愤怒的样子,通过这些描写可概括出樊哙勇敢、豪爽、忠心的性格特点,他闯入军门救刘邦的行为推动了情节发展,也从侧面衬托了刘邦阵营的团结,同时让我们看到了在危急时刻不同人物的表现,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运用这些文言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能帮助我们在面对各类文言文阅读题目时,有条理、有方法地进行解答,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更好地把握文言文的内容、主旨和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