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拖延症自救指南(亲测有效)
拖延症的“病症”剖析
在大学校园里,拖延症仿佛一场悄然蔓延的“瘟疫”,不少同学都深受其害,拖延症的表现形式多样,从日常作业的拖延,到课程项目的一拖再拖,再到考试复习的临时抱佛脚,它如同一只无形的手,打乱了我们原本有序的学习生活节奏。
很多同学在面对老师布置的论文时,总是想着“时间还早”,于是先刷刷手机、看看剧,等玩过瘾了才惊觉截止日期临近,不得不熬夜赶工,结果质量可想而知,又比如,计划好的每天背单词、练口语,却总是被各种琐事或者一时的懒惰打断,导致英语学习计划一再搁浅。
拖延不仅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质量,让我们错失提升成绩、获取知识的机会,长期下来还会对自信心造成严重打击,每次拖延后的匆忙应对,都会让我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陷入恶性循环。
探寻拖延根源
(一)缺乏明确目标与规划
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后,失去了高中时期清晰的升学目标,变得有些迷茫,不清楚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当下的努力又是为了什么,所以对于各项学习任务,没有合理的安排,不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容易在不同任务之间徘徊,最终导致拖延。
(二)容易受干扰
大学的诱惑实在是太多了!手机里的社交媒体、各种娱乐 APP,宿舍里的闲聊氛围,窗外的社团活动等等,这些都可能成为干扰我们专注做事的因素,本来打算在宿舍好好学习,结果室友一句“走,打游戏去”,可能就动摇了我们学习的决心。
(三)害怕失败
有些同学之所以拖延,是因为他们害怕任务完成后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或者他人的认可,比如参加一场比赛,担心准备不充分无法获奖,就一直拖着不开始准备,总觉得还有时间,等准备“完美”了再行动,可往往越拖越慌。
自救攻略大集合
(一)设定明确目标与计划
- 制定每日任务清单:每天晚上花几分钟,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列出来,比如早上要背单词、上午完成高数作业、下午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等,每完成一项就打个勾,看着任务一个个被完成,会很有成就感。
- 规划长期目标:思考自己大学四年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保研、考研、考公还是就业?然后倒推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比如想保研,那就要保证每学期的成绩排名,积极参加科研项目等,把这些长期目标分解到每个学期、每个月、每周,让自己的行动有方向。
长期目标 | 阶段性目标 | 具体任务 | 时间节点 |
---|---|---|---|
保研 | 本学期成绩进入专业前 10% | 完成所有课程作业、复习备考期末考试、参加学科竞赛 | 本学期末 |
考研 | 确定报考院校及专业 | 收集院校专业信息、购买相关教材、制定初步学习计划 | 大三上学期 |
(二)减少干扰源
- 打造学习专属空间:如果是在宿舍容易受影响,可以去图书馆、自习室等安静的地方学习,去之前只带学习所需的书籍和工具,把手机调至静音或者关机,避免被消息打扰。
- 限制娱乐时间:给自己规定每天使用手机娱乐的时间,比如不超过 1 小时,可以使用一些时间管理 APP,设置定时锁机,让自己专注于学习,当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后,允许自己短暂放松一下,但要注意把握好度。
(三)克服恐惧心理
- 转变心态:要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每一次尝试都是积累经验的过程,比如参加比赛,哪怕没有获奖,也能从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总比一直不敢尝试要好。
- 从小步骤开始:如果面对一个庞大的任务害怕失败而拖延,那就把它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例如写论文,先确定主题,再找资料,然后写大纲,一步步来,每完成一个小步骤就会增加一份信心。
养成良好习惯,巩固战果
- 建立奖励机制:当自己按照计划完成一天或者一周的任务时,给自己一个小奖励,比如看一场喜欢的电影、吃一顿美食等,让自己感受到努力的甜头,更有动力坚持下去。
- 寻找学习伙伴: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学习,互相监督、互相鼓励,比如约定每天早上一起晨读,互相分享学习资料和学习方法,当一方想要拖延时,另一方可以及时提醒。
大学是人生中宝贵的成长阶段,不要让拖延症偷走我们的时光,通过剖析拖延根源,运用有效的自救攻略,并坚持养成良好习惯,我们一定能够战胜拖延症,在大学里收获知识、成长和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