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应用题解题思路
审题
- 仔细阅读题目:认真读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包括数字、单位、关键词等,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 50 米,需要走 20 分钟,问家到学校的距离”,这里速度是每分钟 50 米,时间是 20 分钟,问题是求距离。
- 找出关键信息:明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如在行程问题中,已知速度、时间,求路程;在购物问题中,已知单价、数量,求总价等,以“一本笔记本 3 元,买了 15 本,一共多少钱”为例,单价 3 元和数量 15 本就是关键已知信息,所求是总价。
- 标记重要内容:可以用下划线、圈画等方式标记出关键数据和关键词,帮助理解题意,比如在“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 80 千米,行驶了 3 小时,还剩 50 千米到达目的地,全程多少千米”中,将速度“80 千米/小时”、时间“3 小时”以及剩余路程“50 千米”等重点标记。
分析数量关系
- 确定运算类型: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判断是加减法、乘除法,还是混合运算,如“果园里有苹果树 30 棵,梨树比苹果树多 10 棵,梨树有多少棵”,这里是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即 30 + 10 = 40 棵。
- 建立数学模型: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要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来解决,例如在相遇问题中,“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 4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是 5 千米/小时,3 小时后相遇,求 A、B 两地的距离”,其数学模型为(甲速 + 乙速)×相遇时间 = 总路程,即(4 + 5)×3 = 27 千米。
- 绘制图表辅助:当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较为复杂时,可以通过画线段图、表格等来直观地呈现,小红的年龄比小刚大 3 岁,小红的年龄是小刚年龄的 2 倍,问小红和小刚各多少岁”,可以设小刚年龄为 x 岁,小红年龄为 2x 岁,然后根据年龄差列出方程 2x - x = 3,通过解方程得出小刚 3 岁,小红 6 岁,若绘制线段图,能更清晰地看出两者年龄的关系。
列式计算
- 选择合适的算法:依据前面分析的数量关系,准确列出算式,如“学校组织植树活动,每班种 15 棵树,共有 20 个班,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因为总棵数 = 每班种的棵数×班级数,所以列式为 15×20 = 300 棵。
- 注意运算顺序:在有多个运算符号的算式中,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原则。(32 + 18)×2 - 25”,先算括号里的加法得到 50,再算乘法得 100,最后算减法结果是 75。
- 逐步计算并检查:按照运算顺序一步一步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要仔细,避免粗心错误,计算完后,可以通过代入原题、逆向运算等方法检查答案是否正确,比如计算出某商品原价 100 元,打折后售价 80 元,求折扣率,算出折扣率为 80÷100 = 0.8,即八折后,可以反过来验证 100×0.8 = 80,与题目条件相符,说明答案正确。
解答与检验
- 写出答案:将计算结果以合适的形式写出来,带上单位,如“一块长方形菜地长 10 米,宽 6 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计算得出 10×6 = 60 平方米,答案就是 60 平方米。
- 检验答案合理性:把答案代入原题,看是否符合题意,一辆卡车一次运货 15 吨,运了 6 次,一共运了多少吨”,计算出 15×6 = 90 吨后,可思考一下 6 次每次运 15 吨总共运 90 吨是合理的;或者从生活常识角度判断,如“小明身高 1.5 米,他一步能迈 5 米”,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说明答案可能有问题,需要重新审视解题过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单元表格示例,用于对比不同类型应用题的解题要点: |应用题类型|审题关键|数量关系|列式示例| |---|---|---|---| |行程问题|速度、时间、路程|路程 = 速度×时间|小明每分钟走 60 米,走了 15 分钟,路程:60×15 = 900 米| |购物问题|单价、数量、总价|总价 = 单价×数量|一支铅笔 2 元,买 10 支,总价:2×10 = 20 元| |年龄问题|年龄差不变|今年年龄差 = 多年后年龄差|爸爸今年 35 岁,儿子 10 岁,10 年后年龄差仍为 35 - 10 = 25 岁|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相距 400 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 60 千米,货车每小时行 40 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解答:
- 审题:已知两地相距 400 千米,客车速度 60 千米/小时,货车速度 40 千米/小时,两车相向而行,求相遇时间。
- 分析数量关系:相遇时间 = 总路程÷(客车速度 + 货车速度)。
- 列式计算:400÷(60 + 40)= 400÷100 = 4(小时)。
- 检验:客车 4 小时行驶路程为 60×4 = 240 千米,货车 4 小时行驶路程为 40×4 = 160 千米,240 + 160 = 400 千米,正好是两地距离,答案正确。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