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复习重点
模块 | 复习重点 | 具体方法与技巧 |
---|---|---|
常识判断 | - 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基础知识 - 时事热点(如政府工作报告、重大会议) - 生活常识、历史地理等 |
- 每日积累:通过新闻、学习强国等平台关注时政。 - 刷题巩固:利用碎片时间做常识题,扩大知识面。 - 总结错题:针对易错知识点进行专项突破。 |
言语理解与表达 | - 中心理解、逻辑填空、语句排序 | - 掌握关键词、关键句的阅读技巧(如转折词、因果关系)。 - 积累高频成语、实词,理解语境搭配。 - 通过真题训练提升语感和速度。 |
数量关系 | - 基础题型(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排列组合等) - 常用公式和解题技巧(如代入法、比例法) |
- 重点掌握高频考点,放弃过难题型。 - 通过大量练习熟悉常见模型和速算方法。 - 结合选项分析,提高解题效率。 |
判断推理 | - 图形推理、定义判断、逻辑判断、类比推理 | - 图形推理:掌握规律(对称性、叠加性、位置关系等)。 - 逻辑判断:学习命题逻辑、朴素逻辑等解题方法。 - 定义判断:精准提取定义关键信息,对比选项。 - 类比推理:注意逻辑关系和横向纵向对比。 |
资料分析 | - 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平均数等核心公式 - 速算技巧(截位直除法、差分法) |
- 熟记公式,灵活运用速算技巧。 - 每天练习2篇资料分析,提升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 关注材料结构,快速定位数据。 |
申论复习重点
题型 | 复习重点 | 具体方法与技巧 |
---|---|---|
归纳概括题 | - 精准提炼材料要点 - 按“问题+原因+对策”结构整理答案 |
- 带着问题读材料,标注关键词句。 - 合并同类要点,避免重复。 - 答案分条列点,逻辑清晰。 |
提出对策题 | - 根据问题反推对策 - 结合材料与实际经验提出可行方案 |
- 针对材料中的问题,从政策、资金、技术等角度提出对策。 - 对策需具体、可操作,避免空话。 - 参考政府工作报告、政策文件等素材。 |
综合分析题 | - 分析关键词或观点(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 辩证思维,多角度论述 |
- 先解释含义,再分析原因和影响,最后提出对策。 - 结合材料与自身知识储备,体现深度。 - 注意逻辑连贯,层次分明。 |
应用文写作 | - 格式规范(标题、称呼、正文、落款) - 内容紧扣材料,语言生动 |
- 熟悉倡议书、通知、发言提纲等常见公文格式。 - 根据题目要求调整语言风格(如倡议书需号召性)。 - 多参考范文,模仿写作框架。 |
大作文 | - 议论文结构(总论点+分论点+论据) - 结合材料与社会热点,体现思想深度 |
- 标题新颖,开头点明主题,结尾升华。 - 分论点用排比句或对仗句,增强节奏感。 - 引用名言、政策文件或案例,提升说服力。 |
复习阶段规划
阶段 | 目标 | 任务安排 |
---|---|---|
基础阶段 | - 掌握行测各模块基础知识 - 了解申论题型和答题思路 |
- 听课:学习行测方法论(如资料分析公式、判断推理规律)。 - 阅读:申论基础教材,积累规范表达。 - 练习:每学完一个模块,做对应习题巩固。 |
专项突破阶段 | - 提升行测做题速度和正确率 - 强化申论小题和大作文能力 |
- 刷题:分模块刷题(如资料分析、判断推理),总结错题。 - 申论:精做真题,分析材料逻辑,提炼要点。 - 补短板:针对薄弱模块专项训练(如数量关系的基础题)。 |
巩固提升阶段 | - 适应考试节奏 - 查缺补漏 |
- 套卷训练:做近5年真题,模拟考试环境。 - 复盘错题:分析错误原因,强化薄弱环节。 - 申论:练习应用文和大作文,优化写作框架。 |
冲刺阶段 | - 调整心态 - 熟悉高频考点和时政热点 |
- 复习笔记:回顾行测公式、申论规范词。 - 时政冲刺:背诵近半年重要会议、政策文件。 - 模拟考试: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套卷,调整答题顺序。 |
备考资料推荐
类别 | 推荐资料 | 用途 |
---|---|---|
行测 | - 《行测的思维》(粉笔) - 《华图模块宝典》 |
基础学习与题型分类训练。 |
申论 | -《申论的规矩》(粉笔) -《汤可特训七套卷》 |
答题方法学习与实战训练。 |
真题 | -《华图历年真题卷》 -《粉笔极致真题》 |
模拟考试与错题分析。 |
辅助工具 | - 学习强国(时政积累) - 人民日报评论(大作文素材) |
日常积累与素材拓展。 |
注意事项
- 时间管理:行测做题遵循“先易后难”原则,优先完成擅长的模块(如资料分析、言语理解),最后攻克数量关系。
- 申论答题规范:
- 小题答案尽量用材料原词,避免过度引申。
- 大作文分论点需明确,每段首句亮明观点,结尾呼应主题。
- 心态调整:避免盲目刷题,注重总结反思;考前适当放松,保持自信。
通过以上规划,大学生可系统高效地备考行测和申论,在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