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看图写话范文指导》
看图写话的重要性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看图写话是锻炼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图片,学生能够将所看到的内容转化为文字,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看图写话的方法与步骤
(一)仔细观察图片
- 整体观察
- 先看图片的整体内容,确定图片所描绘的场景是在什么地方,比如是在家里、学校、公园还是其他地方。
- 了解图片中主要的人物或事物有哪些,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是什么。
- 局部观察
- 细致观察图片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人物的外貌、表情、动作、服饰,以及周围环境的布置、色彩等。
- 注意图片中是否有一些特殊的元素或标志,它们可能会对理解图片内容提供重要的线索。
(二)展开合理想象
- 补充画面内容
- 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想象在图片之外还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在图片之前、之后有什么样的情节。
- 如果图片中是一个小朋友在公园里放风筝,那么可以想象他是怎么来到公园的,放风筝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放完风筝后又去做什么呢。
- 揣摩人物心理
- 尝试站在图片中人物的角度去思考,想象他们可能会有的想法、感受和心情。
- 图片中的小朋友在放风筝时,他可能会感到开心、兴奋,也可能会因为风筝飞不高而有些着急。
(三)确定写作思路
- 明确写作顺序
- 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先写图片中最先发生的事情,再依次描述后续的情节。
- 也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描述图片的内容,然后分别详细叙述各个部分,最后再总结一下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 列出写作提纲
根据确定的写作顺序,简单地列出一个写作提纲,明确每个段落要写的内容,这样可以使写作更加有条理。
(四)组织语言表达
- 运用生动的词语
- 在描写人物、事物和环境时,要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词语,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图片中的情景。
- 描写太阳可以用“火红的太阳”,描写花朵可以用“五颜六色的花朵”等。
- 写好人物对话
- 如果图片中有人物之间的交流,要写好人物的对话,注意对话的格式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 对话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能够体现出人物之间的关系。
范文示例与分析
(一)范文示例
《快乐的周末》
星期天的早晨,阳光明媚,小明兴高采烈地来到公园里放风筝。
公园里的景色真美啊!嫩绿的小草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柔软的地毯,五颜六色的花朵竞相开放,散发着阵阵清香,小明迫不及待地拿出他的风筝,这是一个五彩斑斓的蝴蝶风筝,可漂亮啦!
小明一边跑一边放线,风筝慢慢地飞了起来,他高兴得又蹦又跳,嘴里还不停地喊着:“风筝,飞高点,再飞高点!”这时,一只小鸟飞过来,好奇地看着这个新伙伴,仿佛在说:“你从哪里来呀?”小明看着空中的风筝和小鸟,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不一会儿,风变小了,风筝慢慢地落了下来,小明有点失落,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又试着跑了几次,终于,风筝又稳稳地飞上了天空,小明望着高高飞翔的风筝,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这个周末,小明过得真快乐啊!
(二)范文分析
- 开头:交代了时间是星期天的早晨,地点是公园,人物是小明,事件是放风筝,简洁明了地引出了下文。
- 中间部分:
- 对公园的景色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使用了“嫩绿”“五颜六色”“竞相开放”“阵阵清香”等词语,生动地描绘出了公园的美丽。
- 详细地描述了小明放风筝的过程,包括他的动作、表情和语言,如“一边跑一边放线”“高兴得又蹦又跳”“嘴里还不停地喊着”,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小明放风筝时的兴奋和快乐。
- 还加入了小鸟这个元素,通过想象小鸟和风筝之间的对话,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 描写了风筝掉落后小明的反应以及他再次努力让风筝飞起来的过程,体现了小明坚持不懈的精神。
- :总结了小明这个周末的心情,表达了他对放风筝这件事的喜爱和快乐之情。
常见问题与解答
(一)问题
- 看图写话时总是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办?
- 写出来的内容很枯燥,没有生动性,怎么改进?
- 人物对话写得不自然,有什么技巧吗?
(二)解答
- 不知道该写什么时,可以按照前面提到的方法,先仔细观察图片,从整体到局部,找出图片中的关键信息,然后展开合理的想象,补充画面内容,确定写作思路,还可以多问自己几个问题,这是在哪里?”“图片中的人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等,帮助自己打开思路,生动,首先要学会运用生动的词语来描写人物、事物和环境,让自己的描述更加具体、形象,可以加入一些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适当地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细节,也能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 写人物对话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说话方式会有所不同,对话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啰嗦,还要注意对话的格式,正确使用冒号、引号和逗号等标点符号,在写对话之前,可以先想一想人物在这个地方会说什么话,然后把这些话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