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
沟通前的准备
(一)调整心态
家长要以积极、客观的心态看待与老师的沟通,避免带着负面情绪,如焦虑、指责或过度期待,以免影响沟通效果,不要一见面就抱怨孩子成绩不好,而是思考如何与老师共同解决问题。
(二)收集信息
- 了解孩子情况
- 提前观察孩子的日常学习状态、作业完成情况、情绪变化等,孩子最近是否对某学科表现出特别的抵触,或者在学习上是否有进步的地方。
- 与孩子交流,询问他们在学校的趣事、困难以及和同学、老师的关系,但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 整理问题清单
把想要和老师沟通的问题按重要程度排序,关于学习成绩的问题可能包括近期考试成绩分析、学习进度跟进;关于行为习惯的可能涉及课堂纪律、社交情况等。
选择合适的沟通时机
沟通时机 | 特点 |
---|---|
家长会 | 正式场合,能与老师面对面交流,但时间有限,需提前规划好要沟通的重点内容。 |
电话沟通 | 比较及时,可针对突发情况或紧急问题,但要注意通话时间,避免打扰老师正常工作和休息。 |
微信或短信 | 方便快捷,适合传递简短信息,如提醒家长会时间、告知作业内容等,但对于复杂问题,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电话或面谈沟通。 |
预约面谈 | 最能深入交流,老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情况,家长要提前和老师预约时间,确保老师方便。 |
沟通中的技巧
(一)尊重与理解
- 尊重老师
- 尊重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工作,即使对老师的某些教学方法有不同意见,也不要在沟通时直接否定,而是要以探讨的方式提出。“老师,我觉得您在教学过程中非常用心,不过对于[具体教学方法],我想跟您探讨一下是否还有更适合孩子的方式。”
- 注意沟通礼仪,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谢谢”“再见”等。
- 理解老师的处境
老师面对的是多个学生,工作繁忙,家长要体谅老师的压力,比如在沟通时间上尽量配合老师,不要频繁地在非工作时间打扰老师。
(二)有效表达
- 清晰阐述问题
- 沟通时,家长要简洁明了地说明问题。“老师,我发现孩子最近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情况也不太好,我想跟您一起找找原因。”
- 避免东拉西扯,让老师能迅速抓住重点。
- 倾听老师意见
给老师足够的时间表达看法,不要一味地只关注自己的问题,认真倾听老师对孩子在学校表现的评价、对问题的分析和建议,老师在讲述孩子课堂表现时,家长不要中途打断,而是要耐心听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 积极合作态度
- 表明自己愿意和老师一起帮助孩子的态度。“老师,我们家长一定会积极配合您的工作,您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 对于老师提出的建议,要认真考虑并积极落实,如果有疑问,可以和老师进一步沟通。
- 分享家庭情况
向老师介绍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这有助于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孩子在家中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但要注意保护家庭隐私。
沟通后的跟进
(一)落实沟通结果
- 和孩子沟通
- 把和老师沟通的结果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家长和老师都在关注他/她,并且有共同的期望和计划。“宝贝,我和老师聊了你最近的学习情况,我们都觉得你要是能在[具体方面]改进一下,会变得更棒,我们一起加油好吗?”
- 鼓励孩子按照和老师商量的计划去做,如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
- 与老师保持联系
根据沟通的情况,定期向老师反馈孩子在家里的执行情况,可以通过微信简单告知老师孩子的点滴进步或者遇到的问题。“老师,孩子这几天按照我们说的,每天提前预习数学,感觉学习积极性高了不少呢。”
(二)评估沟通效果
- 观察孩子变化
在一段时间内,观察孩子在学习、行为等方面是否有积极的改变,如果孩子有了明显的进步,要及时肯定并与老师分享喜悦;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要分析原因,考虑是否需要再次与老师沟通调整方案。
- 总结沟通经验
回顾整个沟通过程,总结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这样可以为今后与老师的沟通提供经验参考,不断提高沟通的效果。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如果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有严重分歧怎么办? 答:家长要保持冷静,不要在情绪激动时与老师发生冲突,可以尝试找一个双方都比较空闲的时间,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详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也要认真倾听老师的想法,因为老师在教育领域有专业知识和经验,在沟通中,寻求一个平衡点,以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目标,共同探讨出一个折中的、更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问题2:家长工作忙,没有时间经常和老师沟通怎么办? 答:如果家长确实工作繁忙,可以和老师协商一种相对高效的沟通方式,定期(如每月一次)通过电话或微信进行简短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也可以请其他有时间的家人(如爷爷奶奶)帮忙参加家长会或者与老师面谈,但事后要和家人做好沟通交接,了解孩子的情况,利用一些碎片化时间,如晚上几分钟的时间,通过微信向老师询问孩子当天的表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