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成长阶段,他们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的时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往往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以下是关于家长如何与初中生有效沟通的详细建议:
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
- 创造轻松环境
- 家庭环境对沟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要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在晚餐时间,不要过于严肃地谈论学习或孩子的错误,而是可以从一些轻松的话题入手,如问问孩子今天学校里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像班级里的小活动、同学之间的趣事等,这样的开场白能让孩子放松心情,更愿意打开话匣子。
- 当孩子分享有趣的事情时,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回应,比如和孩子一起欢笑,用夸张的语气表示好奇或者赞赏,这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关注和认可,从而为后续更深入的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 尊重孩子的空间和隐私
- 初中生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家长要尊重这一点,不要随意翻看孩子的日记、手机信息等,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房间,进入之前要先敲门征得同意,当孩子在房间里做自己的事情时,家长可以在外面说:“宝贝,妈妈想和你聊会儿天,方便吗?”这种尊重孩子隐私的做法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对待,而不是被家长完全掌控。
- 在沟通中也要避免过度窥探孩子的隐私,如果孩子不想谈论某些事情,家长不要强行追问,可以说:“如果你什么时候想和我说,我都在哦。”这样既表达了关心,又不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
- 积极倾听
- 当孩子说话时,家长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停下手中正在做的事情,眼神注视着孩子,用肢体语言表示自己在认真听,比如点头、微笑等,孩子在学校参加了一场比赛,回来和家长讲述比赛的过程,家长要耐心地听孩子说完,不要中途打断,即使孩子说得比较冗长或者有一些情绪化的表达。
- 不仅要听孩子说了什么,还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和潜在需求,如果孩子抱怨学习压力大,家长要能感受到孩子的焦虑情绪,并且思考孩子可能是需要安慰、鼓励或者是一些实际的学习建议,在孩子说完后,家长可以用自己的语言重复孩子的观点或者感受,如“你刚刚说你学习压力很大,感觉很烦躁,是吗?”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家长真的理解了自己。
- 平等交流
- 初中生渴望被平等对待,家长要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沟通,在讨论问题时,不要总是以命令式的口吻,而是要用商量的语气,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要简单地否定,而是可以说:“我知道你很喜欢这个爱好,但是我们现在需要考虑一下怎么合理安排时间,你有什么想法吗?”
- 当和孩子出现意见分歧时,不要急于否定孩子的观点,可以先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家长再平和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在选择课外辅导班的问题上,孩子可能有自己的想法,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利弊,而不是直接替孩子做决定,可以说:“我觉得你考虑的有一定道理,不过我也想和你分享一下我的想法,我们来讨论一下怎么样?”
关注沟通内容
- 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生活
- 家长要主动去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这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切入点,如果孩子喜欢篮球,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篮球明星、篮球赛事等,比如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个篮球队?为什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还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自己兴趣的支持。
- 除了兴趣,还要关注孩子的学校生活,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朋友、老师,以及每天的学习情况,可以问孩子:“你和同桌相处得怎么样?今天上课有没有遇到什么有意思的事情?”这样的问题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生活被家长重视。
- 适时进行价值观引导
- 在沟通中,家长要适时地对孩子进行价值观的引导,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过于说教,当孩子看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可以说:“你看了这个事情有什么想法呢?”先听听孩子的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经验,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孩子说看到有人欺负弱小,家长可以说:“这种行为确实很不好,我们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帮助那些被欺负的人,因为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
- 也可以通过一些书籍、电影等载体来进行价值观的沟通,比如一家人一起看了一部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后,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引导孩子思考正义、友情、责任等价值观。
保持沟通的持续性
- 定期沟通
家长要养成和初中生定期沟通的习惯,可以每周安排一个固定的家庭沟通时间,比如周日晚上,大家一起坐下来,谈谈一周的收获和困惑,在这个时间里,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分享自己的事情,这样的定期沟通可以让孩子知道沟通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而且能够及时解决一些问题,避免问题积累。
- 随机沟通
除了定期沟通,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抓住机会进行随机沟通,比如在接送孩子上学的路上,或者在一起做家务的时候,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沟通时机往往能让孩子更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和孩子一起洗碗时,家长可以问:“你最近在学习上有没有遇到什么小困难?我们可以一起想想办法。”这种轻松的沟通氛围会让孩子更愿意倾诉。
家长与初中生有效沟通需要从营造良好氛围、运用正确技巧、关注沟通内容和保持沟通持续性等多个方面入手,这样才能增进亲子关系,更好地陪伴孩子度过初中这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