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他们渴望独立,同时又在很多方面依赖父母,对于家长来说,与初中生进行有效沟通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方法:
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
- 创造轻松环境
- 家庭环境应该尽量营造得轻松和谐,在晚餐时间,家长可以和孩子聊一些轻松的话题,如孩子在学校遇到的有趣的事情,而不是一开始就询问学习成绩等敏感问题,可以选择在舒适的客厅或者餐厅,大家围坐在一起,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放松。
- 避免在孩子刚回家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立刻进行严肃的谈话,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一脸疲惫或者心情低落,可以先给孩子一个拥抱,然后简单地问一句“今天看起来有点累呢,先休息一下吗?”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调整自己的情绪。
- 尊重孩子隐私
- 初中生开始有自己的小秘密,家长要尊重这一点,孩子在房间里打电话或者和朋友聊天时,家长不要随意推门进去,如果需要进入孩子房间,要先敲门并得到孩子的允许。
- 对于孩子的日记、信件等私人物品,家长不要去偷看,如果家长担心孩子有异常情况,可以通过侧面观察或者和孩子坦诚地交流自己的担忧,而不是采取侵犯隐私的方式。
学会倾听
- 给予充分关注
- 当孩子和家长说话时,家长要停下手中的事情,眼神专注地看着孩子,用肢体语言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身体微微前倾,点头等,如果家长一边玩手机一边听孩子说话,孩子会感觉自己不受重视,从而不愿意继续沟通。
- 不要中途打断孩子,即使孩子的观点和家长不同,或者家长知道孩子可能会说错话,也要让孩子把话说完,比如孩子在讲述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时,家长不要急于反驳,而是等孩子说完后,再表达自己的意见。
- 理解孩子情感
- 家长要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如果孩子在学校和同学发生了矛盾,家长要关心地问“你现在是不是感觉很委屈?和妈妈(爸爸)说说是怎么回事。”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怎么又和同学吵架了”。
- 对于孩子的情绪,无论是快乐、悲伤还是愤怒,家长都要接纳,比如孩子因为考试取得好成绩而兴奋不已,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分享这份喜悦,而不是说“这点成绩有什么好骄傲的”。
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
- 平等交流
- 家长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沟通,在讨论孩子的兴趣班问题时,不要说“我让你学你就得学”,而是说“我们来看看这个兴趣班对你有没有什么帮助,你有什么想法我们可以一起商量”。
- 用商量的语气而不是命令的语气,当需要孩子做一件事情时,比如打扫自己的房间,可以说“你觉得什么时候方便收拾一下你的房间呢?我们一起想想怎么整理会更好。”
- 适应孩子的语言风格
- 初中生有自己的语言特点,他们会使用一些流行语或者网络用语,家长可以适当了解这些用语,以便更好地和孩子沟通,孩子说“这件事‘绝绝子’”,家长可以问“你能给我解释一下什么是‘绝绝子’吗?我还挺好奇的。”这样能让孩子觉得自己和家长有共同话题。
- 避免使用过于陈旧或者孩子听不懂的词汇,如果家长总是用一些老掉牙的词汇,孩子可能会觉得和家长有代沟,沟通起来不顺畅。
的选择
- 关注孩子兴趣爱好
- 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是打开沟通大门的钥匙,如果孩子喜欢篮球,家长可以和孩子聊NBA赛事、喜欢的篮球明星等,比如问孩子“你最喜欢勒布朗·詹姆斯的哪个进球?”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们兴趣的支持,从而更愿意和家长沟通。
- 鼓励孩子发展兴趣爱好,如果孩子对绘画感兴趣,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绘画工具,并且和孩子一起欣赏画作,甚至可以让孩子教自己画画,增进亲子关系。
- 谈论学校生活
- 询问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但不要只关注成绩,可以问“你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有趣的新知识?”或者“你和哪个老师今天的互动比较多?”让孩子能够从多个角度分享学校生活。
- 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人际关系,比如问“你和同桌最近相处得怎么样?”如果孩子提到和同学有矛盾,家长要引导孩子思考如何解决,而不是直接帮孩子出主意去对付同学。
积极反馈和鼓励
- 肯定孩子努力
- 当孩子在学习或者其他方面做出努力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孩子为了考试认真复习,家长可以说“我看到你这段时间很认真地复习,你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的。”
- 具体指出孩子值得表扬的地方,如果孩子在写作文方面有了进步,家长可以说“你这篇作文的开头写得很有新意,比之前进步了很多,你是怎么想到的?”这样的具体表扬能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优点,从而更有动力。
- 鼓励孩子面对困难
-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勇敢面对,比如孩子在参加体育比赛输了,家长可以说“虽然这次没有赢,但是你在比赛过程中的拼搏精神很值得称赞,我们可以从这次比赛中学到很多东西,下次会做得更好。”
- 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如果孩子对某一学科没有信心,家长可以说“我知道你可能在数学上有些困难,但是我发现你最近在做基础题的时候正确率很高,这说明你有学好数学的潜力,我们一起加油好不好?”
家长与初中生有效沟通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营造良好氛围、倾听、选择合适方式、内容选择以及积极反馈鼓励等,这样才能增进亲子关系,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