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应用题解题思路
审题
- 仔细阅读题目:认真读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包括题目中的数字、单位、关键词等,小明每分钟走 60 米,从家到学校走了 15 分钟,他家到学校有多远?”这里的关键信息是小明的速度和行走时间,问题是求路程。
- 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用笔圈画出来,然后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在上述题目中,已知条件是速度每分钟 60 米和时间 15 分钟,所求问题是家到学校的路程。
- 理解题意: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题目,可能需要多读几遍,确保自己真正理解题目所描述的情境和要求,商店运来一批水果,苹果有 120 千克,比梨的 3 倍少 30 千克,梨有多少千克?”要理解苹果和梨之间的数量关系,即苹果的重量加上 30 千克就是梨重量的 3 倍。
分析数量关系
- 寻找关键语句和数量关系式:很多应用题中会有直接提示数量关系的语句,如“一共”“还剩”“比……多”“比……少”“是……的几倍”等,小红有 10 支铅笔,小明比小红多 5 支,小明有多少支铅笔?”这里“比……多”提示了数量关系,小明的铅笔数 = 小红的铅笔数 + 5,在一些行程问题中,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是路程 = 速度×时间;在工程问题中,工作总量 =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等。
- 画线段图或示意图辅助分析:对于一些抽象或复杂的问题,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数量关系,甲、乙两地相距 300 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 60 千米,行驶了 3 小时后,离乙地还有多远?”可以画一条线段表示甲、乙两地的距离,然后根据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标出已经行驶的路程,从而更清晰地看出剩余的路程。
- 列表整理信息:当题目中的信息较多且复杂时,可以通过列表的方式来整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使关系更加清晰明了,某工厂生产一批零件,第一天生产了 200 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生产 50 个,第三天生产的是前两天总和的一半,三天一共生产了多少个零件?”我们可以列出如下表格: |天数|生产数量|与前一天的关系| |---|---|---| |第一天|200 个|/| |第二天|200 + 50 = 250 个|比第一天多 50 个| |第三天|(200 + 250)÷2 = 225 个|是前两天总和的一半|
通过列表,能够清楚地看到每天的生产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计算出三天的总产量。
确定解题方法
- 根据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运算:如果是求总数、合计等,一般用加法;如果是求剩余、差额等,通常用减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倍数等,用乘法;已知总数和份数求每份数,或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用除法,一本书有 120 页,小兰每天看 15 页,几天可以看完?”因为要求的是看的天数,也就是把总页数按每天看的页数进行平均分,所以用除法,列式为 120÷15。
- 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对于一些常见的数学问题类型,要牢记相关的公式并熟练运用,如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等,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8 厘米,宽是 5 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直接代入长方形面积公式,可得 8×5 = 40 平方厘米。
- 分步解决问题:有些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步直接解决,需要将其分解成几个小问题,逐步解决,某超市开展促销活动,买四送一,每盒牛奶 3 元,小明买了 20 盒牛奶,一共花了多少钱?”首先要算出实际需要付款的盒数,因为买四送一,20 盒牛奶中有 20÷(4 + 1) = 4 组是送的,所以实际付款的盒数是 20 - 4 = 16 盒,然后再计算总价,即 16×3 = 48 元。
列式解答
- 写出完整的算式:按照确定的解题方法和运算顺序,列出详细的算式,某服装厂计划做 660 套衣服,已经做了 5 天,平均每天做 75 套,剩下的要 3 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先算出已经做的衣服数量,列式为 75×5 = 375 套;再算出剩下的衣服数量,660 - 375 = 285 套;最后算出剩下的平均每天要做的数量,285÷3 = 95 套,综合算式为 (660 - 75×5)÷3。
- 检查算式的正确性:在列式后,要仔细检查算式是否符合题意,运算符号是否正确,括号的使用是否合理等,比如在上述服装厂的问题中,要检查是否先算了已经做的衣服数量,再算剩余数量,最后算平均每天做的数量,以及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检验答案
- 将答案代入原题进行验证:把求得的答案当作已知条件,重新代入题目中,检查是否符合题目中的各个条件和数量关系,小明带了 50 元钱去买文具,买了一个笔记本花了 12 元,一支钢笔花了 25 元,他还剩多少钱?”答案是 50 - 12 - 25 = 13 元,将 13 元代入原题,12 + 25 + 13 = 50 元,符合小明带的钱数,说明答案正确。
- 检查答案的合理性: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判断答案是否合理,比如在行程问题中,计算出的速度不能为负数,时间不能为负数等,一辆汽车从 A 地到 B 地,全程 300 千米,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 60 千米,行驶了 4 小时后,离 B 地还有多远?”如果计算出剩余路程为 -30 千米,这显然不合理,说明在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了错误。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某果园有苹果树和梨树共 180 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 3 倍,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解答:
- 审题:已知苹果树和梨树的总棵数是 180 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 3 倍,要求分别求出苹果树和梨树的棵数。
- 分析数量关系:设梨树有 x 棵,那么苹果树有 3x 棵,根据两种树的总棵数可列出方程 x + 3x = 180。
- 确定解题方法:这是一个和倍问题,通过列方程来解决。
- 列式解答:
- 解方程 x + 3x = 180,合并同类项得 4x = 180。
- 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除以 4,得到 x = 180÷4 = 45。
- 所以梨树有 45 棵,苹果树有 3×45 = 135 棵。
- 检验答案:将苹果树的棵数 135 棵和梨树的棵数 45 棵相加,135 + 45 = 180 棵,符合题目中两种树的总棵数;又因为 135÷45 = 3,满足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 3 倍这一条件,所以答案正确。
通过以上详细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四年级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