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变化等诸多挑战,抑郁倾向在高中生中并不罕见,早期识别高中学生的抑郁倾向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及时干预,避免情况恶化,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
情绪方面的表现
- 持续的低落情绪:患有抑郁倾向的高中生往往会出现长时间的情绪低落,这种低落情绪并非偶尔因挫折而产生的短暂情绪波动,而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他们可能经常感到闷闷不乐,对以往感兴趣的事物也提不起劲,比如曾经热爱的运动、音乐、阅读等,现在都觉得索然无味,以前喜欢打篮球的学生,现在对篮球赛毫无兴趣,甚至拒绝参加。
- 情绪不稳定:除了持续低落,还可能伴有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他们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或者突然情绪崩溃大哭,这种情绪的剧烈波动与他们内心的压抑和痛苦有关,可能是长期积累的负面情绪在瞬间爆发,在课堂上因为被老师轻微批评,就忍不住哭泣,或者在与同学发生小摩擦时,反应过度激烈。
- 焦虑情绪伴随:很多有抑郁倾向的高中生同时会有焦虑情绪,他们常常表现出对未来过度担忧,比如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考不上好大学、辜负父母期望等,这种焦虑可能表现为坐立不安、心神不宁,在学习时难以集中精力,总是分心去想一些不好的结果,在考试前很长一段时间就开始紧张,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身体症状,并且这种焦虑情绪在考试结束后也难以完全消除。
行为方面的变化
- 学习行为改变:在学习上,有抑郁倾向的学生可能会出现成绩明显下降的情况,这并非是因为智力问题,而是由于情绪和精力的影响,他们可能变得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容易走神,错过老师讲解的重点内容;课后完成作业的效率也大大降低,甚至经常拖延或无法完成作业,有些学生还会对学习产生逃避心理,频繁请假逃课,不愿意面对学习的压力。
- 社交行为退缩:这类学生在社交方面通常会逐渐退缩,他们可能会减少与同学的交流,不再主动参与班级活动或社团活动,原本开朗活泼的学生可能变得沉默寡言,总是独来独往,以前在课间会和同学们一起聊天玩耍,现在却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发呆;拒绝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出游或聚会等活动,对人际交往失去兴趣。
- 生活规律紊乱:抑郁倾向还可能导致学生的生活规律紊乱,他们可能出现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嗜睡,失眠的学生可能在晚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脑海中充斥着各种负面思绪;早醒的学生则会在凌晨醒来后无法再次入睡,导致白天精神萎靡,在饮食方面,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的情况,食欲不振的学生对食物没有兴趣,体重可能会逐渐下降;而暴饮暴食的学生则可能试图通过食物来缓解内心的压力和痛苦,从而导致体重异常增加。
认知方面的特征
- 自我否定:有抑郁倾向的高中生往往会过度自我否定,对自己的能力、外貌、性格等方面存在极低的评价,他们经常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和尊重,在考试取得一般成绩时,不是客观分析原因,而是一味地责怪自己笨,觉得自己永远比不上别人;照镜子时会挑剔自己的外貌缺陷,对自己的形象极度不满意。
- 消极思维:这类学生的思维通常比较消极,总是看到事情的阴暗面,在面对问题时,他们会倾向于悲观的预测结果,认为一切都不会好转,比如在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他们会想自己肯定解决不了,而不是尝试去寻找解决办法;在与同学发生矛盾后,会觉得自己被所有人讨厌,而不是考虑如何化解矛盾。
- 注意力不集中:由于内心被负面情绪充斥,他们在认知过程中很难集中精力,无论是听课、看书还是与人交流,都容易分心,例如在阅读课文时,可能会频繁走神,思绪飘到一些令自己烦恼的事情上;在和别人对话时,也会中途陷入自己的沉思,无法很好地回应对方。
身体方面的症状
- 疲劳乏力:即使没有进行大量的体力活动,有抑郁倾向的高中生也会经常感到身体疲劳乏力,他们可能觉得浑身无力,连简单的日常活动,如爬楼梯、走路去教室等,都会觉得费劲,这种疲劳感不会因为休息而得到明显的缓解,因为他们的心理压力一直在消耗着他们的精力。
- 头痛、胃痛等躯体疼痛:抑郁情绪还可能引发各种躯体疼痛,常见的有头痛、胃痛、背痛等,这些疼痛可能是间歇性的,也可能是持续性的,并且去医院检查往往查不出明确的生理病因,这是因为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导致身体的肌肉紧张和内脏功能紊乱,从而引发疼痛,有些学生在考试期间或者情绪低落时会频繁出现头痛症状,吃止痛药也只能暂时缓解。
早期识别高中学生的抑郁倾向需要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密切关注,如果发现学生出现上述多个方面的表现,应及时给予关心和支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以便尽早进行干预和治疗,帮助学生走出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