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讨好型人格”自救指南
讨好型人格的表现与特征
(一)过度在意他人评价
在大学的各种场景中,讨好型人格的同学总是将他人的看法放在首位,例如在课堂小组讨论时,明明自己有独特的见解,但因为担心提出后会被同学否定或嘲笑,就选择默默附和他人的观点,在社团活动评选优秀成员时,会因为害怕别人觉得自己不够好而过度紧张,即便自己付出了很多努力,也不敢大方地展示自己的成果,总是觉得“我还不够好,肯定选不上”。
(二)不敢拒绝他人要求
这类同学面对同学的请求,几乎从不拒绝,无论是帮忙代课、做作业,还是帮忙跑腿买饭等琐事,都会硬着头皮答应,比如有同学临时不想去上课,拜托他帮忙答到,他会犹豫再三但还是答应了,哪怕自己也可能面临被老师批评的风险,在宿舍里,室友让他帮忙打扫卫生,即使自己已经很累或者有其他重要的事情要做,也不好意思开口说“不”。
(三)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
为了迎合他人,讨好型人格的同学常常压抑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在与朋友相处时,如果大家想去看电影,而自己其实并不感兴趣,但为了不破坏氛围,还是会勉强跟着去,在集体讨论去哪里聚餐时,明明自己有更想去的地方或者有饮食禁忌,却不敢说出来,只选择随大流,他们害怕自己的真实想法会引起他人的不满,从而影响彼此的关系。
讨好型人格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情况 | 影响方式 |
---|---|
父母要求严格,经常批评指责 | 孩子从小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努力迎合,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绪,逐渐形成讨好型人格。 |
家庭氛围压抑,成员之间缺乏沟通 | 孩子在这种环境中学会了察言观色,通过讨好他人来获取关注和认可,避免冲突和矛盾。 |
(二)学校教育因素
教育阶段 | 影响方式 |
---|---|
小学初中时期 | 老师过于注重成绩和纪律,对学生的评价较为单一,一些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赞赏,努力学习成为“乖孩子”,不敢有丝毫违背,长期下来养成了讨好的习惯。 |
高中阶段 | 学业压力巨大,竞争激烈,部分学生为了融入集体,不被孤立,会选择迎合主流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压抑自己的个性,讨好周围同学。 |
(三)个人成长经历
经历事件 | 影响方式 |
---|---|
曾经因为表达不同意见而遭受过排挤或批评 | 这使得他们在后续的人际交往中变得小心翼翼,不敢再轻易发表真实想法,转而通过讨好来维护关系。 |
在新的社交环境中感到自卑和不安全感 | 为了快速融入并获得归属感,会主动去讨好他人,期望以此换来他人的接纳和喜欢。 |
讨好型人格的危害
(一)心理压力过大
长期压抑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会导致内心积累大量的负面情绪,例如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可能会逐渐浮现,总是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害怕得罪人,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无法真正放松和享受大学生活。
(二)人际关系表面化
虽然通过讨好可能在短期内与他人建立了看似和谐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往往缺乏深度和真诚,因为他们总是在迎合他人,没有真正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魅力,很难与他人建立起真正的情感连接,一旦停止讨好,可能就会发现身边的人并没有真正重视自己,从而陷入更深的孤独和失落。
(三)个人发展受限
由于不敢拒绝他人的不合理要求,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满足他人的需求上,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人成长,为了帮别人做各种事情而耽误了自己的学习,影响了成绩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或者因为总是参与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活动,而错过了提升自己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机会。
讨好型人格的自救方法
(一)认识自己的价值
要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价值,可以列出自己的优点清单,比如善良、有耐心、擅长某项技能等,当遇到需要做决策或者与他人交往时,多看看自己的优点,提醒自己不值得一味地讨好他人,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足,不要因为自己的某些缺点而过分贬低自己。
(二)学会拒绝
拒绝并不意味着不友好或者自私,而是一种保护自己边界的方式,当遇到他人不合理的要求时,要勇敢地说“不”,可以先从一些小事开始练习拒绝,比如拒绝帮别人带饭、拒绝参加自己不想参加的活动等,在拒绝时,要注意语气和态度,尽量委婉但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很抱歉,我现在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没办法帮你这个忙。”
(三)表达真实感受
在与他人交往中,要逐渐学会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比如在宿舍讨论聚会地点时,可以真诚地说:“我其实不太想去那个地方,我更想去[具体地点],因为我[阐述原因]。”不要担心这样会破坏关系,真正健康的关系是能够包容彼此真实想法的,通过不断地练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能够自如地表达自我,也会赢得他人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四)建立自信
自信是摆脱讨好型人格的关键,可以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来增强自信,在大学里,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学术竞赛、志愿服务等,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专业技能,当自己在某个领域取得一定的成绩时,会发现自己更有底气去面对他人,不再需要通过讨好来获取认可,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和言行举止,保持良好的姿态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这也有助于提升自信。
(五)调整心态,关注自身成长
不要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将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己身上,设定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比如本学期要读完几本书、提高某门课程的成绩、学会一项新技能等,然后朝着这些目标努力前进,当专注于自身的成长时,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也不会再为了迎合他人而迷失自己。
大学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摆脱讨好型人格,才能真正做到自尊、自爱、自信,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