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思想道德素质
评价维度 |
评价标准 |
爱国情怀 |
热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了解国家重大成就和传统文化,有民族自豪感。 |
能主动参与爱国主义主题活动,在升旗仪式等场合庄重严肃,积极宣传国家文化与成就,得 5 - 6 分;基本能做到爱国表现,偶尔参与相关活动,得 3 - 4 分;爱国意识较淡薄,很少参与相关事务,得 1 - 2 分。 |
品德修养 |
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有责任感,乐于助人,懂得感恩。 |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始终诚实守信,待人接物礼貌周到,经常主动帮助他人且不求回报,对班级和家庭有强烈责任感,得 5 - 6 分;多数情况下能做到品德良好,偶尔有小失误,得 3 - 4 分;存在说谎、不礼貌、自私等不良行为,得 1 - 2 分。 |
行为规范 |
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如按时到校、遵守课堂纪律、课间文明休息、爱护公共财物等。 |
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长期坚持良好行为习惯,得 5 - 6 分;基本能遵守,但偶尔有违反纪律现象,经教育能改正,得 3 - 4 分;经常违反学校规定,多次教育仍无明显改善,得 1 - 2 分。 |
学业水平
学科 |
评价标准 |
语文 |
识字与写字、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口语交际、文化积累。 |
能熟练掌握大量汉字词汇,书写规范美观;阅读能力强,能理解各类文章主旨并深入分析;写作文思敏捷,内容丰富,语言流畅;口语表达清晰准确,善于交流;有丰富文化知识储备,得 5 - 6 分;在各方面有一定基础,但部分能力有提升空间,如阅读速度较慢或写作错别字较多,得 3 - 4 分;基础知识薄弱,阅读写作困难,口语表达不清,得 1 - 2 分。 |
数学 |
数与运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思考、问题解决。 |
对数学概念理解深刻,计算准确熟练,能清晰认识图形特征并解决相关问题,具备数据分析观念,思维逻辑严谨,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得 5 - 6 分;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但在复杂问题解决或知识拓展方面有不足,得 3 - 4 分;数学基础差,计算常出错,难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得 1 - 2 分。 |
英语 |
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听说读写能力、语言运用。 |
发音标准,语调自然,词汇量丰富且语法正确,能流利进行英语听说读写交流,在情境中熟练运用英语,得 5 - 6 分;能进行简单英语交流,掌握一定词汇和语法,但发音或表达不够准确流畅,得 3 - 4 分;英语基础薄弱,发音错误多,词汇语法掌握少,听说读写均有困难,得 1 - 2 分。 |
其他学科 |
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考查科学知识与技能、艺术表现与鉴赏、体育健康知识与运动技能等。 |
在学科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创新思维等方面表现优秀,得 5 - 6 分;达到基本教学要求,有一定学科素养,得 3 - 4 分;未能较好掌握学科知识和技能,得 1 - 2 分。 |
身心健康
评价维度 |
评价标准 |
身体素质 |
身体形态正常,体能达标,具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
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优秀,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每周运动时间充足,饮食作息规律,得 5 - 6 分;体能测试基本合格,能参与体育活动,但运动频率和强度不足,生活习惯较健康,得 3 - 4 分;体质较弱,体能测试多项不达标,缺乏运动,生活方式不健康,得 1 - 2 分。 |
心理健康 |
情绪稳定,乐观向上,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
能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善于与他人交往合作,能快速调整心态应对挫折,得 5 - 6 分;情绪较稳定,有一定的朋友,在遇到困难时能尝试自我调节,得 3 - 4 分;情绪波动大,人际关系紧张,遇到挫折容易沮丧逃避,得 1 - 2 分。 |
艺术素养
评价维度 |
评价标准 |
音乐 |
音乐感知与欣赏、演唱表现、乐器演奏(如有)、音乐创作与实践。 |
对音乐有敏锐的感知力,能准确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音乐作品;演唱音准、节奏把握良好,声音优美有表现力;若有乐器演奏,技巧熟练;能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或参与音乐活动组织,得 5 - 6 分;具备基本音乐素养,能演唱简单歌曲,对音乐有一定欣赏能力,得 3 - 4 分;音乐基础差,唱歌跑调,缺乏音乐欣赏能力,得 1 - 2 分。 |
美术 |
美术鉴赏、绘画创作、手工制作、审美能力。 |
能欣赏各类美术作品,理解其艺术特色;绘画造型准确,色彩搭配协调,有创意;手工制作精细,能将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有较高审美水平,得 5 - 6 分;能完成基本的美术作业,有一定的审美意识,但在创作技巧和鉴赏深度上不足,得 3 - 4 分;绘画和手工能力较差,缺乏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得 1 - 2 分。 |
社会实践
评价维度 |
评价标准 |
劳动实践 |
积极参与学校劳动任务,如值日、校园绿化维护等;在家承担家务劳动;掌握基本劳动技能。 |
在学校劳动中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家务劳动经常参与且表现出色,熟练掌握多种劳动技能,得 5 - 6 分;能参与学校和家庭劳动,但主动性和技能水平一般,得 3 - 4 分;很少参与劳动,劳动技能欠缺,得 1 - 2 分。 |
社区服务 |
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如关爱孤寡老人、环保宣传等;对社会现象有一定观察和思考。 |
定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能主动关心他人,为社区发展贡献力量,且有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得 5 - 6 分;偶尔参加社区服务,能完成任务但缺乏深度思考,得 3 - 4 分;从未参与过社区服务活动,得 1 - 2 分。 |
探究实践 |
参与科学探究、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有团队合作精神。 |
在探究实践中表现突出,能独立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与团队成员协作良好,有效解决问题,得 5 - 6 分;能参与实践活动,在团队中发挥一定作用,但在问题解决能力上有待提高,得 3 - 4 分;很少参与探究实践,缺乏相关能力和经验,得 1 - 2 分。 |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 1:如何评价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特长表现?
解答:对于学生在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的特长,除了在相应学科或实践维度中给予高分评价外,还可以设立专门的特长展示板块,例如在艺术特长方面,可查看学生在专业比赛获奖情况、作品展示效果等;体育特长则参考比赛成绩、竞技水平以及在体育团队中的核心作用等;科技特长依据创新成果、项目参与深度等,根据特长的突出程度和影响力给予额外加分或特别表彰,以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
问题 2:如果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不佳,是否会影响整体评价?
解答: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考量学生各方面表现,虽然某一方面表现不佳可能会拉低总分,但不会完全否定学生的整体素质,例如一个学生学业成绩一般,但在社会实践和艺术素养方面表现突出,评价时应客观呈现其在各领域的情况,同时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因一点不足而片面评价。
问题 3:评价标准如何根据年级进行调整?
解答:低年级(一、二年级)更注重习惯养成和基础知识初步感知,如思想道德方面重点考察礼貌待人、遵守简单校规等;学业上以基础知识掌握和学习兴趣培养为主,中年级(三、四年级)随着课程难度增加,在学业评价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考查;思想道德强调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身心素质方面对运动技能和心理稳定性要求有所提高,高年级(五、六年级)则在各维度都更注重综合能力和深度发展,如学业的拓展创新、社会实践的自主性和深度、艺术素养的专业性和独特性等,评价标准随年级升高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