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实用技巧
班级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
(一)规章制度的制定
- 共同参与
- 在开学初,组织全班同学一起讨论班级规章制度,可以开展“班级规则大家定”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们各抒己见,提出他们认为班级中需要遵守的规则,这样制定出来的规则,学生们会更有认同感和遵守的意愿。
-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规则要简单明了。“上课要安静”“课间不打闹”“爱护书本和文具”等,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增加一些关于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规则,如“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小组合作时要积极倾听他人意见”等,全面**
- 规章制度应涵盖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课堂纪律、课间秩序、考勤制度、卫生值日、文明礼仪等,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班级规章制度表格示例:
类别 | 具体规则 | 违规后果 |
---|---|---|
课堂纪律 | 上课铃响后,迅速回到座位,做好课前准备。 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发言要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后起立回答。 |
第一次提醒,第二次扣小组纪律分。 情节严重的,课后留下谈话,反思自己的行为。 |
课间秩序 | 下课后先准备好下节课的学习用品,再有序地在教室或走廊活动。 不追逐打闹,不做危险游戏。 爱护公共财物和花草树木。 |
轻微违反的,警告并记录。 造成物品损坏或他人受伤的,照价赔偿,并写检讨书。 |
考勤制度 | 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 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要提前向老师说明。 |
迟到者,在教室门口立正站好,报告老师后再进教室。 无故旷课的,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情况后进行批评教育。 |
卫生值日 | 每天轮流进行教室卫生打扫,包括扫地、拖地、擦黑板、倒垃圾等。 保持自己座位周围整洁,不乱扔垃圾。 |
值日不认真,当天重扫。 乱扔垃圾者,负责当天教室卫生打扫。 |
文明礼仪 | 见到老师、同学主动问好。 使用文明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 尊重他人,不嘲笑、不欺负同学。 |
不遵守文明礼仪的,进行口头教育。 多次不改的,写反思日记,认识自己的错误。 |
(二)规章制度的执行
- 公平公正
老师在执行规章制度时,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好或者老师喜欢,就对其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在处理课堂违纪问题时,无论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暂时落后的学生,只要违反了规则,都要按照既定的后果进行处理。
- 及时反馈
当学生违反规则时,要及时给予反馈,看到学生在课间追逐打闹,老师应该马上制止,并当场提醒学生课间秩序的规则,对于遵守规则的学生,也要及时表扬,在晨会上,可以表扬那些每天都能按时到校、主动打扫卫生的学生,树立正面榜样。
- 适当调整
随着班级情况的变化和学生的成长,班级规章制度也需要适当调整,当学生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后,就可以把重点放在提高课堂发言质量等更高要求的规则上。
班级文化建设
(一)物质文化建设
- 教室布置
- 学习区:在教室后面的墙上设置“学习园地”,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书法作品、手抄报等,这不仅可以激励学生认真学习,还能为其他同学提供学习的榜样,每周评选出最优秀的数学作业和语文作文,张贴在“学习园地”中,并注明学生的名字和优点。
- 文化区:在教室的一侧墙壁上,可以开辟“文化长廊”,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名人名言、历史故事等内容,张贴孔子、孟子等古代思想家的画像和名言,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 生活区:设置“植物角”,让学生们带来自己喜欢的植物,一起养护,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对生命的热爱,在教室的角落放置垃圾桶,贴上分类标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班级图书角
建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捐赠自己喜欢的书籍,制定图书借阅制度,安排图书管理员负责登记借阅情况,规定每人每次最多借阅两本书,借阅期限为一周,这样可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精神文化建设
- 班级口号和班歌
设计一个简洁有力、积极向上的班级口号。“团结一心,勇攀高峰”,每天上课前,让学生们一起呼喊班级口号,能够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的自信心,选择一首适合班级的班歌,如《我相信》,在班级活动或者学校合唱比赛中,大家一起演唱班歌,可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 班级活动
- 主题班会: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如“感恩教育”“安全教育”“环保小卫士”等,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感恩教育”主题班会上,让学生分享自己最想感谢的人和事,然后进行感恩卡片制作活动,送给自己想要感谢的人。
- 文体活动:组织班级内部的文体活动,如跳绳比赛、拔河比赛、书法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每月举行一次跳绳比赛,评选出“跳绳之星”,并给予小奖品作为鼓励。
班级干部的培养与使用
(一)干部选拔
- 民主选举
在班级管理中,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选拔班干部,在选举前,向学生明确各个职位的职责和要求,班长要负责协助老师管理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等;学习委员要收发作业、组织学习小组等,然后让学生自愿报名,发表竞选演讲,最后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班干部。
- 多元考量
除了考虑学生的成绩外,还要综合考量学生的责任心、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有些学生成绩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组织能力,这样的学生可以担任班长或者体育委员等职务,负责班级活动的组织和纪律管理。
(二)干部培养
- 培训指导
定期对班干部进行培训,教给他们管理班级的方法和技巧,如何正确地记录班级日志、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小矛盾等,可以通过专门的班干部培训会议或者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 放手锻炼
在班级管理中,要给予班干部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权,让他们在工作中锻炼自己,让班长负责组织一次班级文艺活动,老师只在旁边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监督,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三)干部监督
- 定期评议
定期组织班级同学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评议,可以让班干部进行工作述职,然后同学们对他们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提出优点和不足,每半学期进行一次班干部评议,根据评议结果,对表现优秀的班干部进行表扬和奖励,对存在问题的班干部进行帮助和指导。
- 轮换制度
为了避免班干部产生骄傲情绪或者权力滥用,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度,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锻炼自己的能力,每学年进行一次班干部换届选举,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不同岗位上得到锻炼。
家校沟通与合作
(一)沟通方式
- 家长会
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学期至少一次,在家长会上,老师要向家长介绍班级的管理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也要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在家长会上,可以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班级活动照片等,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生活。
- 电话沟通
对于学生出现的突发情况或者个别问题,及时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学生在学校生病了、与同学发生严重冲突等,老师要第一时间联系家长,告知情况,并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 微信或QQ群
建立班级家长微信群或者QQ群,方便老师与家长的日常沟通,在群里,老师可以发布学校通知、作业信息、班级活动照片等,家长也可以在群里向老师咨询学生的学习情况等,但要注意避免在群里讨论学生的隐私问题。
(二)合作内容
- 学习监督
与家长合作,共同监督学生的学习,要求家长每天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签字确认,老师可以在家长会上或者通过微信等方式,向家长传授一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 习惯培养
家庭是学生习惯培养的重要场所,老师要与家长携手,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在学校里老师要求学生按时作息、整理书包,在家里家长也要督促学生早睡早起、自己整理房间等。
- 心理健康关注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家校共同的责任,老师要与家长保持沟通,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学生在学校里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老师要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共同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班级规章制度执行过程中,学生抵触情绪严重怎么办?
解答: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抵触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规则不合理或者学生没有理解规则的意义,如果是规则不合理,可以组织全班同学重新讨论修改规则,如果是学生不理解,老师要耐心地向学生解释规则的目的和重要性,并且可以通过举例子、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的好处,在执行规则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简单粗暴的批评,多采用正面引导的方式。
问题2:如何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参与度?
解答: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教室布置等物质文化建设,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负责不同的区域,如一组负责学习区的布置,另一组负责文化区的设计等,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主题班会和班级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策划和组织,老师只起到指导的作用,在“环保小卫士”主题班会上,让学生自己收集环保资料、编排环保节目,这样能够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问题3: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权力过大怎么办?
解答:要建立完善的班干部监督机制,定期开展班干部评议活动,让全班同学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评价,老师要加强对班干部的教育和引导,告诉他们权力是用来服务同学的,而不是用来指挥同学的,如果发现班干部有权力滥用的情况,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并调整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