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日是家长深入了解孩子在校学习与生活情况的绝佳契机,通过积极参与其中,能更好地促进家校共育,以下从不同方面阐述家长如何参与学校开放日:
前期准备
- 了解开放日信息 家长要仔细阅读学校发布的关于开放日的通知,明确开放日的具体时间、活动安排、参观流程以及相关要求等,有些学校可能会设置不同的主题展区或安排特定的课程展示,提前知晓这些细节有助于合理规划参与路线。
- 与孩子沟通 和孩子聊聊开放日的事情,了解他们在学校的日常生活、学习情况以及比较期待展示给家长看的内容,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们校园生活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能从孩子那里获取一些有用信息,比如哪个老师上课风格很有趣,哪项社团活动是孩子的心头好等。
- 准备问题清单 基于对孩子在校情况的关注以及自身在教育方面的疑惑,提前准备好要向老师、学校领导询问的问题,孩子在某个学科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该如何解决,学校的课外拓展活动是如何规划的,学校的安全保障措施具体有哪些等等。
当天参与
- 按时到达 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到校,避免因为迟到而错过重要的开场环节或者部分展示内容,提前规划好出行方式和路线,考虑到可能出现的交通状况,预留足够的时间。
- 遵守秩序 进入校园后,要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和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按照指定的参观路线行走,不随意插队、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家长和学生的正常活动,也为孩子树立遵守规则的良好榜样。
- 认真观摩
- 课堂展示:在参观课堂时,安静地坐在教室后方,认真观察孩子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学习专注度等,留意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以及课堂整体氛围,判断是否适合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
- 社团活动与课间操:观看社团活动展示时,关注孩子在社团中的参与度和兴趣程度,了解学校社团的种类、开展频率以及指导教师的情况等,课间操时间,可以观察孩子做操的规范程度,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孩子对校园日常活动的态度。
- 校园环境与设施:漫步校园,留意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等硬件设施的配置和使用情况,看看校园的卫生状况、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这些都关乎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的舒适度和丰富性。
- 积极互动
- 与孩子互动:抓住机会和孩子交流,问问他们在开放日的感受,有没有什么特别想展示给家长看的却又没来得及展示的内容,通过这种互动,增进亲子关系,也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们校园生活的关心。
- 与老师交流:找到合适的时机与孩子的任课老师深入交流,除了询问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外,更要了解孩子的学习习惯、品德表现、社交情况等,孩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如何,是否善于与同学沟通交流等,将家里观察到的孩子的情况反馈给老师,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 与其他家长交流:和其他家长聊聊各自的育儿经验、对学校的看法等,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和视角各有不同,通过交流可以互相学习借鉴,也有助于拓宽自己的教育思路。
后期跟进
- 总结反馈 开放日结束后,家长要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总结,梳理出孩子在学校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值得肯定的地方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可以将这些问题和建议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学校,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参考,同时也促使学校更加重视家校合作。
- 持续关注 不能仅仅把开放日当作一次性的了解活动,而是要以开放日为契机,持续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根据开放日与老师交流的结果,和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共同监督孩子在学习上的改进情况,关注孩子在心理状态、社交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及时给予支持和引导。
家长参与学校开放日要从前期精心准备、当天全身心投入观摩互动,到后期持续总结跟进,通过这样一个完整且深入的过程,才能真正发挥开放日在家校共育中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