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大学“无效合群”焦虑
认识“无效合群”的本质
在大学校园里,“无效合群”常常让同学们陷入焦虑之中,所谓“无效合群”,是指为了迎合群体而参与一些对自己成长、发展没有实质帮助,甚至会消耗自己时间、精力的活动,有些同学盲目参加各种社团聚会、宿舍集体活动,仅仅因为大家都去了,自己不去怕被孤立,但在活动中除了闲聊、打游戏,并没有获得知识、技能或者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无效合群场景 | 具体表现 |
---|---|
社团活动 | 频繁参加社团非核心的社交聚会,如单纯吃喝玩乐的聚餐,却很少参与社团组织的技能培训、竞赛筹备等能提升自己的活动。 |
宿舍相处 | 舍友熬夜打游戏、追剧,自己即便不想参与,也碍于情面陪着,导致第二天上课无精打采,影响学习。 |
班级活动 | 班级组织一些形式主义的活动,大家只是走个过场,拍照打卡,没有真正深入交流思想、探讨问题,自己却跟着随波逐流。 |
这种“无效合群”往往是出于对孤独的恐惧、对他人评价的过度在意,我们害怕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担心被同学排斥,所以即使内心不情愿,也勉强自己去融入一些没有价值的群体活动,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不仅会浪费大量宝贵的大学时光,还会让自己在焦虑中逐渐迷失方向,忘记自己的初心和目标。
剖析“无效合群”带来的焦虑根源
(一)恐惧孤独与被排斥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天生具有对归属感的需求,在大学这个新环境中,离开了熟悉的家人和朋友,很多同学会将宿舍、班级、社团视为自己的“避风港”,当我们看到别人成群结队,自己落单时,就会本能地感到不安,在食堂吃饭时,看到其他同学都是三五成群,自己一个人坐在那里,就会觉得格外突兀,好像被整个世界抛弃了一样,这种对孤独的恐惧驱使我们努力去合群,哪怕合的是“无效之群”。
(二)过度在意他人眼光
大学是一个充满比较和竞争的小社会,同学们往往会过于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我们担心如果不合群,就会被同学在背后议论,被认为是“怪人”“不好相处”,有同学想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学习,但看到宿舍其他人都准备去参加一个无聊的聚会,就不敢坚持自己的计划,生怕被说成“装清高”“不合群”,结果在聚会上又心不在焉,既没学到东西,也没在聚会中找到乐趣,反而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三)缺乏明确的目标与规划
很多同学在进入大学后,没有及时确立自己的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当看到周围同学都在参与各种活动时,就盲目地跟风,以为这样就是充实的大学生活,看到别人参加志愿者活动,自己也跟着去,但没有真正思考自己是否对志愿服务感兴趣,是否能从中获得成长;看到别人考证,自己也跟着报名,却没有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最后只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在一群看似努力的人中随波逐流,当发现自己没有任何收获时,焦虑感便油然而生。
摆脱“无效合群”焦虑的策略
(一)明确自身目标与价值观
- 自我探索 大学是探索自我的好时机,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特长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可以通过回顾自己过去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哪些事情让自己有成就感,哪些技能是自己擅长的,喜欢写作的同学可以设定目标为在大学期间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或者参加相关的写作比赛;对计算机编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规划学习编程语言,参加编程项目实践等。
- 建立价值观 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如诚实、勤奋、善良、进取等,并将其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当面对各种群体活动时,用价值观来衡量是否有参与的必要,一个以抄袭作业为常态的学习小组,显然违背了诚实和勤奋的价值观,就应该坚决远离。
(二)学会适度拒绝
- 克服心理障碍 拒绝别人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当我们害怕伤害对方感情或者引起矛盾时,但要明白,合理的拒绝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时间和能量,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我们可以从一些小的事情开始练习拒绝,比如当舍友邀请你一起熬夜追剧,而你明天有重要考试时,你可以坦诚地说:“我很感谢你的邀请,但我今天需要复习功课,下次再一起吧。”
- 掌握拒绝技巧 拒绝时要态度诚恳、语气温和,同时给出合理的理由,不要生硬地拒绝,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社团活动,你可以说:“我最近在忙一个很重要的个人项目,实在抽不出时间参加这次活动,但我会关注社团的其他活动,以后有机会一定参加。”
(三)拓展有效社交圈
- 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 积极参加与自己兴趣、目标相关的社团、学术组织或活动,如果你热爱摄影,可以加入学校的摄影社团,在那里你会遇到一群同样热爱摄影的同学,大家可以一起交流拍摄技巧、分享作品、参加摄影展览等,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社交关系,能够让你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实现真正的“有效合群”。
- 利用网络资源 除了线下的社交,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拓展社交圈,在专业相关的论坛、社群中,与来自不同学校、不同背景的同学交流专业知识、行业动态等,这些线上的社交关系可以为你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机会,丰富你的大学生活。
(四)专注自我提升
- 合理安排时间 制定详细的学习和生活计划,将时间分配到学习、锻炼、阅读、参加有意义活动等方面,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去图书馆学习专业知识,每周安排几次体育锻炼的时间,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当你把时间都用在自我提升上时,就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纠结是否合群了。
- 培养独立能力 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不依赖他人,在大学里,有很多机会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比如独自完成课程作业、项目实践等,当你能够独立面对各种挑战时,你会发现自己不再那么害怕孤独,也更有自信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从而摆脱“无效合群”带来的焦虑。
摆脱大学“无效合群”焦虑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明确目标,学会拒绝,拓展有效的社交圈,并专注于自我提升,我们才能在大学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