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拼音基础学习技巧
声母学习技巧
(一)记忆方法
- 形象记忆法
- 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来帮助孩子记忆声母的形状。“b”像数字“6”和一根小棒,“p”像气球上插着一根旗杆,“m”像两个门洞,“n”像一个拱门等,通过这种形象的联想,孩子能够更轻松地记住声母的外形。
- 制作声母卡片,在卡片上画上与声母形状相关的图案,一面是图案,另一面是声母字母,让孩子通过翻卡片的游戏来加深记忆,如说出卡片上的图案对应的声母是什么。
- 口诀记忆法
编一些简单易记的口诀来帮助孩子记住声母的发音和顺序,像个6字b、b、b,右上半圆p、p、p”,“两个门洞m、m、m,一个门洞n、n、n”等,让孩子反复朗读这些口诀,在朗读过程中熟悉声母的发音特点和形状。
(二)发音练习
- 跟读模仿
- 家长或老师要准确地示范声母的发音,让孩子仔细听,然后跟着模仿,可以多示范几遍,让孩子感受正确的发音口型和气流的变化,发“b”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读音轻短;发“p”音时,同样双唇紧闭,但要先憋住一口气,然后突然放开,将气流用力送出,发出爆破音。
- 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资源,如拼音发音的动画视频,让孩子看着动画里人物的发音口型进行跟读,这样更加直观形象,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 对比练习
有些声母的发音容易混淆,如“b”和“p”、“d”和“t”、“g”和“k”等,要进行对比练习,可以先让孩子分别读出这些声母,然后对比它们的发音区别,再进行组词练习,如“b”可以组词“杯子”,“p”可以组词“爬山”,通过组词来强化对不同声母发音的记忆。
韵母学习技巧
(一)单韵母学习
- 认读与书写
- 单韵母有六个,分别是“a、o、e、i、u、ü”,先让孩子观察每个韵母的形状,“a”像张大嘴巴的人头,“o”像圆圆的太阳,“e”像一只小鸭子的嘴巴等,通过形象的比喻,帮助孩子记住韵母的样子。
- 在书写方面,要教孩子正确的笔画顺序和书写格式。“a”占中格,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弯;“o”占中格,一笔写成圆圈;“e”占中格,先写横,再写左半圆等,可以在田字格本上进行书写练习,让孩子一边写一边念出韵母的名称,加深记忆。
- 发音练习
单韵母的发音相对简单,但要让孩子发出准确的音,发“a”音时,嘴巴张大,舌头居中,声音响亮;发“o”音时,嘴唇拢圆,舌头后缩,发出的声音圆润;发“e”音时,嘴角向两边咧开,舌头位置与发“o”音相似,但声音较扁,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词语来练习发音,如“a”可以组词“爸爸”,“o”可以组词“妈妈”,“e”可以组词“鹅”等。
(二)复韵母学习
- 组合记忆
- 复韵母是由两个或三个单韵母组成的,要让孩子明白复韵母的组合方式。“ai”是由“a”和“i”组成的,“ei”是由“e”和“i”组成的等,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帮助孩子记忆复韵母的组合,如“找朋友”游戏,把单韵母卡片和复韵母卡片分给学生,让他们找出能组成复韵母的单韵母卡片。
- 对于复韵母的发音,要强调从一个韵母快速滑向另一个韵母的过程,比如发“ai”音时,先发“a”音,然后快速滑向“i”音,气流不断,声音连贯;发“ei”音时,先发“e”音,再滑向“i”音,可以通过一些词语来练习发音,如“ai”可以组词“爱”,“ei”可以组词“喂”等。
- 整体认读音节学习
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读,直接认读,如“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等,要让孩子记住这些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和形状,可以通过制作卡片,一面写整体认读音节,一面写对应的汉字或图画,如“zhi”可以画上小狮子(谐音),帮助孩子记忆,在发音上,要让孩子区分整体认读音节与普通拼音的发音区别,如“zhi”发音时,舌尖抵住硬腭前部,气流从舌尖和硬腭之间挤出,声带振动,发音较重较长。
拼音拼读技巧
(一)两拼音节拼读
- 方法讲解
- 两拼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拼读时要按照“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方法来进行。“bā”这个音节,先读声母“b”(要轻短),再读韵母“a”(要重),然后把两个音快速连起来读,bā”的读音。
- 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儿歌或口诀来帮助孩子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如“两拼音节很好记,前音轻,后音重,两音相拼猛一碰”,让孩子一边拍手一边念口诀,加深记忆。
- 练习巩固
制作两拼音节的卡片,卡片上写上声母和韵母,如“b - a”“m - a”等,让孩子进行拼读练习,可以先让孩子自己试着拼读,然后家长或老师进行纠正和指导,还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来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如“拼音接龙”游戏,第一个人说一个两拼音节,第二个人要以前一个音节的韵母为声母,再说一个新的两拼音节,依次类推,说错或说不出的人被淘汰。
(二)三拼音节拼读
- 规则理解
- 三拼音节是由声母、介母和韵母三部分组成的,拼读时要按照“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的规则来进行。“huā”这个音节,先读声母“h”(轻),再读介母“u”(快),最后读韵母“a”(响),然后把三个音快速连起来读,huā”的读音。
- 要让孩子理解介母的作用,介母“u”在三拼音节中起到过渡的作用,发音时要快速而轻,可以通过一些例子来对比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如“bā”和“b - u - a”,让孩子感受两者的区别。
- 实践练习
利用三拼音节的卡片进行练习,如“g - u - a”“k - u - o”等,让孩子按照规则进行拼读,可以结合一些生活中的词语来练习,如“huā”可以组词“花朵”,“guā”可以组词“西瓜”等,让孩子在实际语境中巩固三拼音节的拼读能力。
拼音的复习与巩固
(一)制作拼音手册
- 让孩子把学过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以及拼音拼读的规则等内容整理成一本拼音手册,可以在手册上画上一些与拼音相关的图画,如声母卡片上的图案、用拼音拼写的词语对应的图画等,这样既能帮助孩子复习拼音知识,又能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 让孩子经常翻阅拼音手册,家长或老师可以定期检查孩子的复习情况,通过提问、听写等方式来检验孩子对拼音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阅读拼音读物
- 为孩子准备一些简单易懂的拼音读物,如儿童绘本、拼音故事书等,让孩子通过阅读这些读物来巩固拼音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孩子自己拼读拼音,如果遇到困难,家长或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
- 可以组织一些家庭阅读活动或班级阅读分享会,让孩子互相交流阅读心得和体会,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有趣的拼音现象,这样可以激发孩子对拼音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孩子总是分不清声母“b”和“p”的发音,怎么办? 答: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孩子区分,一是加强发音示范,让孩子看清“b”和“p”发音时的口型变化,“b”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后突然放开,气流较弱;“p”发音时双唇紧闭后先憋气再突然放开,气流较强且有喷发的感觉,二是通过对比练习,如让孩子读“bà ba”(爸爸)和“pà p”(怕怕)等词语,在具体的词语语境中感受两者发音的不同,还可以制作一些小道具,比如用纸条放在嘴前,发“b”音时纸条基本不动,发“p”音时纸条会被气流吹动,让孩子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体会二者发音差异。
问题2:孩子在拼读三拼音节时总是忘记介母,该怎么引导? 答:要再次强调三拼音节中介母的重要性以及发音规则,即“声轻介快韵母响”,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口诀来强化,三拼三音记心间,轻声介快韵母全”,在练习时,将三拼音节分解开来,先分别读声母、介母和韵母,再慢慢连起来读,让孩子熟悉每个部分的发音和顺序,可以利用一些生动的示例,如“huā”(花),告诉孩子先轻轻发“h”的音,快速滑过“u”(就像小火车快速通过站台),再响亮地发“a”的音,这样逐步引导孩子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并记住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