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内卷”压力下的心态调节
在当今大学校园中,“内卷”现象愈发普遍,竞争压力如同无形的重担,压在许多学子肩头,从学业成绩的比拼,到社团活动的角逐,再到未来就业规划的暗自较劲,学生们似乎陷入了一场永不停歇的追逐赛,长期处于这种高压“内卷”环境下,极易引发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不仅影响学习生活体验,更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损害,掌握有效的心态调节方法,于大学生活中破“卷”前行,显得尤为关键。
认识“内卷”与压力源
(一)“内卷”的本质剖析
“内卷”最初源于学术概念,在大学语境下,是指同学们在有限资源(如奖学金、保研名额、知名企业实习机会等)竞争下,不断加大投入(更多学习时间、参与各类竞赛、考取海量证书),却未能带来相应产出提升的现象,为争取专业前几名,原本正常的课后复习变成日夜苦读,笔记一本又一本,习题做了一套又一套,但分数提升边际效益递减,人却愈发疲惫。
(二)压力源头梳理
- 学业竞争:课程难度攀升,教授授课节奏快,考试范围广且深,周围同学皆奋力向前,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课后组队攻克难题,生怕稍有懈怠就落后,像理工科专业,一门高等数学就能让众人开启“学习马拉松”,期中、期末考试排名更是牵动人心。
- 社交攀比:社交媒体放大了他人成就,朋友圈里满是竞赛获奖、志愿服务高光时刻、与名人大咖合影,同学聚会也常沦为“凡尔赛”现场,谁拿了国际赛事名次、谁发表论文登上权威期刊,对比之下,自己仿佛诸事不顺,心理落差骤生。
- 未来焦虑:大三大四面临考研、留学、就业抉择,考研怕失利二战,留学忧文书申请被拒,就业愁找不到理想工作,看着身边同学早早签约名企或拿到名校 offer,自己未来迷茫,压力如潮水般涌来。
心态调节实用策略
(一)认知重构:换个角度看“内卷”
原认知 | 重构后认知 |
---|---|
内卷是无尽痛苦,必须拼命逃离 | 内卷是成长契机,促使挖掘自身潜力 |
别人优秀就是自己失败 | 他人成就可作榜样,各有闪光点与节奏 |
竞争只为超越他人 | 竞争更是自我突破,专注自身进步 |
摒弃将“内卷”单纯视为恶性竞争、痛苦根源的观念,视其为锻炼抗压能力、打磨专业技能的舞台,如看到同学英语演讲比赛夺冠,别只羡慕,而是思考如何借鉴其学习方法提升口语,把竞争转化为相互激励、共同进步动力。
(二)目标管理:合理规划,拆解压力
- 制定清晰目标体系:依据自身兴趣、专业特长与职业规划,确定短期(本学期成绩提升、拿下某项技能证书)、中期(获得奖学金、参与省级科研项目)、长期(考研成功、进入心仪企业)目标,如学新闻传播专业,短期目标可以是学好摄影剪辑软件,中期争取在校园媒体崭露头角,长期投身知名媒体行业。
- 分解目标并按部就班:大目标拆分成小任务,每周、每日制定详细计划,想考雅思 7 分,先规划每天背单词量、做真题套数、练习口语时长,循序渐进,每完成一小步获成就感,缓解焦虑。
(三)情绪调节技巧
- 深呼吸与冥想放松:焦虑紧张时,找安静角落,闭眼深呼吸,吸气 4 秒、屏息 4 秒、呼气 6 秒,循环数次,身心渐稳,每日睡前冥想 15 分钟,抛开杂念,想象宁静画面,舒缓紧绷神经。
- 运动宣泄法:跑步、打球、瑜伽等运动促进内啡肽分泌,堪称“快乐激素”,每周 3 - 4 次慢跑,汗水流淌间压力随清风散去;参加篮球赛,团队协作、拼搏进球,负面情绪烟消云散。
- 倾诉沟通艺术:与亲友、室友敞开心扉,分享烦恼,吐槽课业难、未来忧,听者安慰建议,倾诉后心灵减负,也可写日记,把思绪落笔,自我剖析梳理。
(四)培养多元兴趣,丰富生活维度
别把所有精力押在单一学习或竞争赛道,发展爱好拓宽生活边界,加入绘画社团,用色彩抒发情感;学习乐器,琴弦拨动间舒缓压力;热衷阅读,在书海遨游忘却烦恼,业余时光沉浸爱好,重拾生活乐趣,不再只盯“内卷”漩涡。
大学“内卷”压力虽如影随形,但通过认知重塑、目标管理、情绪调节与发展兴趣多管齐下,能化压力为动力,在竞争中保持平和心态,大学是成长蜕变之地,并非单纯比拼赛场,找准节奏、坚守初心,方能于“内卷”浪潮稳健前行,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