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成长阶段,他们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情绪波动较大,与家长的沟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以下是关于家长如何与初中生有效沟通的详细建议:
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
- 创造轻松环境
- 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沟通至关重要,避免在孩子刚放学,心情疲惫或者正专注于其他事情时突然开启严肃的对话,可以在周末的晚餐后,一家人围坐在沙发上,氛围比较轻松愉悦的时候交流,或者在散步的过程中,一边欣赏风景一边聊天,让孩子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更愿意敞开心扉。
- 家长也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如果家长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烦心事,情绪不佳,这时候和孩子沟通可能会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导致沟通不畅,家长在沟通前要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平和、友善的态度面对孩子。
- 尊重孩子的感受
- 初中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家长要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在沟通中,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观点,即使孩子的看法很幼稚或者不切实际,也要先给予理解和肯定,孩子对某个学科的学习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虽然可能效率不高,但家长可以说:“你能有自己的思考很好,我们可以一起看看怎么让你的方法更完善。”
- 当孩子分享自己的快乐或者烦恼时,家长要认真倾听,用眼神、点头等方式表示自己在关注,孩子兴高采烈地讲述学校里的趣事,家长要停下手中的事情,微笑着看着孩子,适时给予回应,如“真的吗?那一定很有趣。”
掌握沟通技巧
- 积极倾听
- 倾听不仅仅是听孩子说话,还要理解他们话语背后的情绪和需求,孩子抱怨学习压力大,家长不能简单地说“大家都一样,你要坚持下去”,而是要耐心地听孩子具体说哪些科目压力大,是因为作业多还是难度高等原因,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孩子深入表达,如“你能不能和我说说你觉得数学难在哪里呢?”
- 家长要避免打断孩子的讲话,很多时候,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思路可能会比较混乱或者冗长,但如果家长频繁打断,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话不被重视,从而不愿意继续沟通。
- 有效表达自己
- 家长在沟通中要清晰、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使用模糊或者容易产生歧义的语言,不要说“你最近学习好像不太认真”,而是具体地说“你这周有三天都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我觉得你在学习上可能有些松懈了。”
- 用“我”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当孩子的行为让家长感到生气时,不要说“你总是让我很生气”,而是说“你这样做,我感觉很失望,因为我很担心你的学习和成长。”这种表达方式强调的是家长的感受,而不是直接指责孩子,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关注沟通内容
- 学习方面
- 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较重,家长要和孩子讨论学习问题,但不要只关注成绩,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每个学科的特点,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对于语文这种需要积累的学科,可以和孩子商量每天背诵多少古诗词,阅读多少课外书籍等。
- 关注孩子的学习困难,当孩子在某门学科上遇到困难时,家长要鼓励他们面对困难,和他们一起寻找解决办法,孩子在学习物理的电学部分有困难,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收集一些相关的实验视频,或者联系老师给孩子进行辅导。
- 生活和兴趣方面
- 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初中生通常都有自己的兴趣,如绘画、音乐、体育等,家长要对这些兴趣表示支持,并且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他们的兴趣,如果孩子喜欢绘画,家长可以带孩子去看画展,或者给孩子买一些绘画工具和书籍。
- 关注孩子的生活琐事,除了学习和兴趣,孩子的生活点滴也很重要,家长可以和孩子聊聊在学校和同学的关系,或者问问孩子在食堂有没有吃到喜欢吃的菜等,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话题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心。
保持沟通的持续性
- 定期沟通
家长要养成和初中生定期沟通的习惯,可以每周安排一个专门的家庭会议时间,或者每天晚上在孩子写完作业后,花十几分钟和孩子聊聊一天的见闻,这样可以让亲子沟通成为一种常态,孩子也能更好地向家长敞开心扉。
- 灵活沟通
除了定期沟通,家长还要根据孩子的情况灵活地进行沟通,如果孩子在学校遇到了突发情况,如和同学发生矛盾或者被老师批评了,家长要及时和孩子沟通,了解事情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