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提问的高分技巧(加分项)
提问前的准备
(一)深入了解课程内容
- 全面预习:在每次上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系统预习,不仅要熟悉章节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还要尝试理解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应用场景,在学习高等数学的积分章节时,提前了解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几何、物理等方面的应用,这样才能在课堂提问中展现出对知识的深度把握。
- 复习相关知识:对于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基础之上的,所以要及时复习之前学过的相关内容,比如在学习物理学中的电磁感应定律时,回顾初中和高中阶段的电学、磁学基础知识,如电流、磁场、安培力等概念,以便在提问时能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提出更具深度和广度的问题。
(二)明确提问目的
- 寻求知识拓展:如果是为了进一步深入理解某个知识点,提问可以侧重于该知识点的延伸和应用,在学习计算机编程课程中的循环结构时,可以问:“除了课本上常见的循环应用场景,在实际软件开发项目中,还有哪些复杂的情况需要运用循环结构来解决,并且如何优化循环效率?”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老师从实际工程案例的角度进行讲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 解决疑惑困惑: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时,要准确地提炼出自己的疑惑点,比如在学习经济学的供求关系曲线时,可能对一些特殊情况下曲线的移动和变化原因存在疑问,就可以问:“在政府实施价格管制政策时,供求关系曲线的变动如何分析,与市场自发调节时有何不同?”这样针对性强的问题有助于快速解决自己学习中的障碍。
(三)构思提问角度
- 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或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行提问,以化学课程为例,在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后,可以问:“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有些食品需要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中保存,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如何解释?”这种提问方式能够让老师和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到知识的实用性,同时也显示了自己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 对比分析:对相似或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对比提问,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区分,例如在学习文学课程中不同作家的作品风格时,可以问:“鲁迅和茅盾的小说在描写社会现实方面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些差异如何体现他们各自的文学创作理念?”通过对比分析,能够更清晰地掌握不同知识的特点和本质。
提问的技巧
(一)把握提问时机
- 课堂开头:在课程开始时,可以针对上节课留下的悬念或本节课的引入部分提问,在一节历史课开始时,老师提到上一节课讲述了某场战争的背景,这节课将详细讲解战争过程,此时可以问:“在上次课提到的战争背景基础上,双方在战争初期的战略布局有哪些特点,与战争最终结果有什么内在联系?”这样能够迅速切入本节课的主题,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同时也展示了自己对课程的连贯性思考。
- 讲解过程中:在老师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适时地提问可以促进互动和思考,比如老师在讲解物理定律时,讲到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当老师列举了一些简单的例题后,可以问:“在实际的航空航天领域,牛顿第二定律是如何帮助工程师设计火箭的推力和轨道的,需要考虑哪些复杂的因素?”这样的问题能够紧跟老师的思路,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能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调整教学进度。
- 课堂总结前:在课程即将结束,老师进行总结时提问,可以是对整个课程内容的升华或拓展,例如在学习完一门管理学课程的一个章节后,在老师总结时问:“综合本章所学的各种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实际企业管理中,如何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内外部环境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并且如何评估其有效性?”这样有助于梳理整个章节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能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提问表达
- 清晰简洁:提问时要确保语言表达清晰、准确、简洁,避免冗长、复杂的表述,想问关于数学函数连续性的问题,不要绕圈子说很多无关的话,直接问:“函数 f(x) 在 x = a 处连续的定义是什么,如何判断一个函数在某点是否连续?”这样老师和同学们能够迅速理解问题的核心,提高回答问题的效率。
- 礼貌谦逊:使用礼貌的语言和谦逊的态度进行提问,可以在提问前加上“请问”“请教”等词语,提问结束后说“谢谢”。“请问老师,关于这个哲学命题的解读,我有一些不太理解的地方,能不能给我讲讲它在不同哲学流派中的差异呢?谢谢!”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对老师的尊重,也展现了自己良好的素养和学习态度。
(三)巧妙运用提问方式
- 开放式提问:这种提问方式没有固定的答案,能够激发大家的思考和讨论,例如在学习社会学课程时,问:“在当今社会变迁的背景下,社交媒体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请从多个角度分析。”开放式提问可以促进同学们从不同的观点和方法来探讨问题,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
- 封闭式提问:当需要确认某个具体的事实或概念时,可以采用封闭式提问,比如在学习生物学科的细胞结构时,问:“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细胞壁的结构上是否相同?”这种提问方式有助于明确答案,检验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 追问式提问:在老师回答了问题之后,如果还有进一步的疑问,可以进行追问,例如老师解答了关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问题后,可以追问:“那么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这种人物形象塑造的方式会有哪些差异呢?”追问式提问能够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展示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
提问后的互动
(一)积极倾听回答
- 专注记录:当老师或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要全神贯注地倾听,并做好笔记,记录下回答的要点、思路和方法,以便后续进一步思考和总结,例如在回答关于数学难题的解题方法时,将老师提到的关键步骤、运用的公式和定理都记录下来,同时标注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以便在后续的讨论中再次询问。
- 理解吸收:在倾听的过程中,要努力理解回答的内容,并将其与自己的知识和思考进行整合,如果对回答有疑问,不要急于打断,可以先在心里记录下来,等回答结束后再进行询问,比如在听老师讲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时,要一边听一边在脑海中构建事件的发展脉络,思考其中的逻辑关系,以便更好地吸收知识。
(二)参与讨论交流
- 发表见解:在回答之后,如果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或补充意见,可以积极参与讨论,例如在学习艺术鉴赏课程时,老师对一幅画作的风格进行了分析,自己可以提出:“我同意老师对画作风格的一部分分析,但我觉得在色彩运用上还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值得探讨,比如画家如何通过色彩对比来表达情感……”这样能够展示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对知识的独立见解,同时也能促进课堂的互动氛围。
- 与他人合作:可以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问题,共同探索答案,比如在学习小组项目式的课程时,针对项目中的难题,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各自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问题,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三)反馈与总结
- 感谢回应: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回答了自己的问题,都要表示感谢,可以说“非常感谢老师/同学的解答,让我豁然开朗”等话语,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能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 总结收获:在提问互动结束后,要对自己的提问过程和所获得的回答进行总结,思考通过这次提问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方法和思路,自己在提问和互动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例如在一次关于法律案例的课堂提问后,总结自己在分析案例时考虑不周全的地方,以及从老师和同学的回答中学到的不同法律条文的运用技巧,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提问和学习能力。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表格,对比不同提问方式的特点:
提问方式 | 特点 | 适用场景 |
---|---|---|
开放式提问 | 无固定答案,激发思考和讨论 | 探讨复杂的社会现象、文学作品赏析、科学前沿问题等 |
封闭式提问 | 有明确答案,确认事实或概念 | 基础知识的检验、简单问题的澄清 |
追问式提问 | 在回答基础上深入挖掘 | 对问题的深入理解、探究事物的本质 |
掌握大学课堂提问的高分技巧,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启发,同时也能提升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中的形象,为自己的大学学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