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是一个让许多家长都感到困扰的问题,但通过正确的方法和积极的态度,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重新找回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深入了解原因
- 与孩子沟通
- 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和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谈心,这个时间最好是在孩子心情比较平静,且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比如在周末的午后,一家人坐在舒适的客厅里,询问孩子为什么会不喜欢学习,要让孩子感受到你是在关心他的感受,而不是在指责他,可以这样开场:“宝贝,妈妈/爸爸发现你最近对学习不太感兴趣,是不是在学习上遇到什么困难啦?你可以和我说一说。”
-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无论是对学习内容的难度、教学方法、同学关系还是其他因素的不满,都要耐心倾听,孩子可能只是因为和某个老师的关系不太好,或者在某个学科上经常受挫,就产生了厌学情绪。
- 观察孩子的学习过程
- 家长可以暗中观察孩子做作业、复习功课的过程,注意观察孩子是在所有科目上都表现出厌学,还是只针对某些特定科目,如果孩子只是在数学方面有厌学情绪,可能是因为数学的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孩子觉得难度大。
- 观察孩子的学习习惯是否良好,有些孩子可能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孩子在做作业时总是被各种电子产品打扰,无法集中精力,或者没有合理安排时间,导致作业堆积,这些都可能引发厌学情绪。
激发学习兴趣
- 结合兴趣教学
- 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并将学习内容与之结合,如果孩子喜欢绘画,那么在学习历史时,可以通过让孩子绘制历史事件的思维导图或者历史人物画像来帮助他理解知识。
- 对于喜欢故事的孩子,可以把语文课文或者数学公式编成有趣的故事,在讲解古诗时,可以先讲诗人的生平故事,让孩子对诗人产生兴趣,然后再引入古诗的学习。
- 利用奖励机制
- 当孩子在学习上有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时,都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奖励可以是物质的,如一本孩子喜欢的漫画书,也可以是精神的,比如带孩子去看一场他期待已久的电影,或者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和表扬。
- 但是要注意,奖励不能太频繁或者过于物质化,否则孩子可能会为了奖励而学习,而不是真正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可以和孩子约定,当他在一周内都能主动完成作业,并且作业质量较高时,就带他去公园玩一次。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 家庭学习氛围
- 家长要以身作则,减少在孩子面前使用电子产品或者进行娱乐活动的时间,如果家长每天都拿着手机玩游戏,却要求孩子认真学习,孩子肯定会产生抵触情绪,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家庭学习时间表,在规定的时间内,全家人都安静地阅读或者学习。
- 设立一个专门的学习空间,房间要安静、整洁、光线充足,可以在房间里摆放孩子喜欢的学习用品和小绿植,让孩子觉得在这个空间里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 社交环境影响
- 关注孩子的朋友圈,鼓励孩子和积极向上、热爱学习的同学交往,如果孩子的朋友都是热爱学习的人,他们会互相鼓励、互相竞争,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 家长也要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让老师在学校里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减轻学习压力
- 合理期望
-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给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比如要求孩子每次都考全班第一名,这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孩子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 当孩子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不要一味地批评,而是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鼓励他下次做得更好。
- 劳逸结合
- 保证孩子有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孩子每天长时间学习会感到很疲惫,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劳逸结合,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体育活动,像跳绳、打篮球等,让孩子在运动中放松身心。
- 也可以适当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务劳动,这样既能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又能让他们从学习的压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