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网络成瘾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干预,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干预方法:
家庭层面
- 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
- 家长要主动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在网络世界中的行为和感受,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如晚餐后,和孩子聊聊学校里的事情以及他们在网上看到的一些有趣的内容,避免一味地指责孩子上网时间长,而是以平等、理解的态度去倾听,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 鼓励孩子分享自己在网络使用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当孩子提到在游戏中遇到团队合作的问题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且将这种思考延伸到现实生活中。
- 设定合理的规则
- 和孩子一起制定上网规则,包括上网时间、可访问的网站类型等,规定每天上网时间不超过1 - 2小时,周末可以适当延长,但也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于可访问的网站,可以列出一个白名单,如学习类网站、新闻网站等,同时设置好路由器的家长控制功能,限制访问不良网站。
- 明确违规行为的后果,如果孩子违反了上网规则,不能简单地打骂,而是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如减少下次上网时间或者取消一次外出娱乐活动的机会,当孩子遵守规则时,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如带孩子去看一场电影或者购买一本喜欢的书。
- 丰富家庭生活
- 家长要多组织家庭活动,减少孩子对网络的依赖,每周安排一次家庭户外活动,如爬山、骑自行车等;或者开展家庭文化活动,如一起看电影、下棋、读书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让孩子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乐趣。
- 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孩子负责打扫自己的房间、帮忙做饭等,当孩子在家务劳动中获得成就感时,他们会更愿意投入到现实生活中,而不是沉浸在网络虚拟世界。
学校层面
-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 学校应该将网络安全和网络成瘾的危害纳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讲解网络成瘾的概念、成因和后果,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展示一些因网络成瘾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破裂的真实故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 教授学生正确的网络使用方法和自我管理技巧,教学生如何设置上网目标,如何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以及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可以开展专题讲座,邀请心理专家或者网络技术专家来校讲解相关知识。
- 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 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如体育小组(篮球、足球、羽毛球等)、艺术小组(绘画、音乐、舞蹈等)、科技小组(机器人制作、编程等),当学生在课余时间有了更多有趣的活动选择时,他们就会减少对网络的过度依赖。
- 举办校园文化节、运动会等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结交更多的朋友,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现实生活中。
- 加强家校合作
- 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包括网络使用情况,了解学生在家中的网络行为,共同商讨干预措施,班主任可以在家长会上展示班级学生的整体网络使用数据,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水平,并且介绍一些在班级中实施的有效干预方法,供家长参考。
- 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如家长微信群或者QQ群,教师可以及时在群里发布有关网络成瘾预防和干预的信息,家长也可以在群里交流经验,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社会层面
- 加强网络监管
- 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网络内容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不良网络信息的传播,对于含有暴力、色情、赌博等有害内容的网站和平台,要依法进行查处,净化网络环境。
- 规范网络游戏市场,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和游戏消费,实行网络游戏实名制,根据未成年人的身份信息,限制他们在法定节假日以外的游戏时间,并且对游戏内的充值消费进行严格管控,防止未成年人过度消费。
- 提供有益的社会资源
- 社区可以组织一些针对中学生的公益活动或者兴趣班,开设免费的书法、手工制作等兴趣班,吸引中学生参与,社区也可以建设一些公共运动场所,如篮球场、乒乓球室等,免费向中学生开放,鼓励他们进行体育锻炼。
- 图书馆、科技馆等文化场所要加大对中学生的开放力度,并且开展一些适合中学生的科普活动、读书活动等,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邀请中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激发他们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