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小升初数学押题卷
数与代数
(一)整数和小数
- 整数的认识与运算
- 像 -3、0、5 这样的数统称为整数,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
-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乘法交换律:a×b = b×a;乘法结合律:(a×b)×c = a×(b×c);乘法分配律:(a + b)×c = a×c + b×c。
- 计算 25 + 36 + 75,可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原式 = (25 + 75) + 36 = 100 + 36 = 136。
-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 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如$\frac{3}{10}$ = 0.3,$\frac{5}{100}$ = 0.05。
- 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就扩大到原来的 10 倍、100 倍、1000 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就缩小到原来的$\frac{1}{10}$、$\frac{1}{100}$、$\frac{1}{1000}$……。
- 把 0.36 扩大到原来的 100 倍是( 36 ),把 56 缩小到原来的$\frac{1}{10}$是( 5.6 )。
(二)因数和倍数
-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 a×b = c(a、b、c 都是不为 0 的整数),a 和 b c 的因数,c a 和 b 的倍数。
- 3×4 = 12,3 和 4 是 12 的因数,12 是 3 和 4 的倍数。
- 2、3、5 的倍数特征
- 2 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 0、2、4、6、8 的数。
- 3 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
- 5 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 0 或 5 的数。
- 在 1 - 20 中,2 的倍数有(2、4、6、8、10、12、14、16、18、20);3 的倍数有(3、6、9、12、15、18);5 的倍数有(5、10、15、20)。
(三)分数
-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如$\frac{2}{3}$的分数单位是$\frac{1}{3}$。
-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 把$\frac{2}{5}$化成分母是 15 的分数是($\frac{6}{15}$),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 分数的运算
- 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 分数乘法: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 分数除法: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 计算$\frac{3}{4}+\frac{1}{4}$ = $\frac{4}{4}$ = 1;$\frac{2}{3}-\frac{1}{6}$ = $\frac{4}{6}-\frac{1}{6}$ = $\frac{3}{6}$ = $\frac{1}{2}$;$\frac{2}{5}\times\frac{3}{4}$ = $\frac{6}{20}$ = $\frac{3}{10}$;$\frac{2}{3}\div\frac{4}{5}$ = $\frac{2}{3}\times\frac{5}{4}$ = $\frac{10}{12}$ = $\frac{5}{6}$。
空间与图形
(一)平面图形
- 三角形
- 三角形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边分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如在一个三角形中,∠1 = 45°,∠2 = 60°,3 = 180° - 45° - 60° = 75°。
-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 = $\frac{1}{2}$ah(a 表示底,h 表示高)。
- 一个三角形的底是 8 cm,高是 6 cm,它的面积是 S = $\frac{1}{2}\times8\times6$ = 24 cm²。
- 四边形
-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内角和是 360°,面积公式:S = ah(a 表示底,h 表示高)。
- 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面积公式:S = ab(a 表示长,b 表示宽)。
-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面积公式:S = a²(a 表示边长)。
-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面积公式:S = $\frac{1}{2}$(a + b)h(a、b 分别表示上底和下底,h 表示高)。
-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10 dm,高是 5 dm,面积是(50 dm²);一个梯形的上底是 4 m,下底是 6 m,高是 3 m,面积是(15 m²)。
(二)立体图形
- 长方体和正方体
- 长方体有 6 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 12 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 8 个顶点。
- 正方体有 6 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有 12 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有 8 个顶点。
- 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 = 2(ab + ah + bh)(a、b、h 分别表示长、宽、高);体积公式:V = abh。
- 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 = 6a²(a 表示棱长);体积公式:V = a³。
- 一个长方体长 5 cm,宽 4 cm,高 3 cm,它的表面积是(94 cm²),体积是(60 cm³);一个正方体棱长是 6 dm,它的表面积是(216 dm²),体积是(216 dm³)。
- 圆柱和圆锥
- 圆柱有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两个底面是大小相同的圆,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 圆柱的表面积公式:S = 2πr² + 2πrh(r 表示底面半径,h 表示高);体积公式:V = πr²h。
- 圆锥有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圆锥的体积公式:V = $\frac{1}{3}$πr²h。
- 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 3 cm,高是 5 cm,它的侧面积是(94.2 cm²),表面积是(150.72 cm²),体积是(141.3 cm³);一个圆锥底面半径是 2 dm,高是 3 dm,它的体积是(12.56 dm³)。
统计与概率
(一)统计
- 统计表
- 统计表分为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它能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多少。
- 某班同学身高情况统计如下表(部分数据): |身高段(cm)|130 - 139|140 - 149|150 - 159| |---|---|---|---| |人数(人)|5|12|8| 从表中可以看出身高在(140 - 149)段的人数最多。
- 统计图
- 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 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 要反映某城市一周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要反映某班学生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应选用(扇形)统计图。
(二)概率
-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 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如太阳从东方升起。
- 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如公鸡下蛋。
- 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的事件,如明天可能会下雨。
- 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意抽取一张,抽到红桃 A 的可能性是($\frac{1}{54}$)。
-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 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要看双方获胜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 掷骰子,点数大于 3 甲赢,点数小于 3 乙赢,这个游戏规则(不公平),因为甲赢的可能性是$\frac{1}{2}$,乙赢的可能性是$\frac{1}{3}$。
综合应用
(一)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其中苹果的重量是梨的 3 倍,已知苹果比梨多 120 千克,苹果和梨各运来多少千克? 解:设梨运来 x 千克,那么苹果运来 3x 千克。 根据题意列方程:3x - x = 120 2x = 120 x = 60 苹果的重量:3x = 3×60 = 180 答:苹果运来 180 千克,梨运来 60 千克。
(二)比例的应用
例: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3 小时行驶了 180 千米,照这样计算,5 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 解:设 5 小时能行驶 x 千米。 因为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所以可列比例式: $\frac{180}{3}=\frac{x}{5}$ 3x = 180×5 3x = 900 x = 300 答:5 小时能行驶 300 千米。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之和是 48 cm³,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解答:因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 3 倍,所以把圆锥体积看作 1 份,圆柱体积就是 3 份,它们的体积之和是 1 + 3 = 4 份。 圆锥体积:48÷4 = 12(cm³) 圆柱体积:12×3 = 36(cm³) 答:圆柱体积是 36 cm³,圆锥体积是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