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变化等诸多挑战,抑郁倾向在高中生中并不罕见,早期识别高中学生的抑郁倾向对于及时干预、保障学生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情绪方面的表现
情绪低落是高中抑郁倾向较为显著的特征之一,这类学生可能长时间处于悲伤、沮丧的情绪状态,对以往感兴趣的事物逐渐失去热情,比如曾经热爱的篮球运动、绘画等课外活动,现在提不起丝毫兴趣参与,他们常常感到空虚、无助,仿佛内心被一层阴霾笼罩,这种情绪并非因偶尔的挫折或小事引起,而是持续存在且难以自行消散。
容易出现易激惹的情况,在课堂上或者与同学相处时,可能因为一点小摩擦就大发雷霆,情绪波动较大,同学不小心碰掉了他放在桌边的书籍,正常情况下可能一笑了之,有抑郁倾向的学生却可能反应激烈,怒目而视甚至大声呵斥,事后又陷入深深的懊悔与自责当中。
焦虑情绪也常相伴而生,面对考试、作业等学习任务时,会表现出过度的担忧,心跳加速、手心出汗,担心自己考不好、做不对,即便成绩还不错,这种焦虑也难以消除,总是预设各种糟糕的结果,仿佛未来充满了无法应对的困难。
行为方面的征兆
在学习行为上,有抑郁倾向的高中生往往出现变化,原本成绩优异、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可能开始变得拖延,作业经常拖延到很晚才完成,或者干脆不交作业,对学习任务敷衍了事,上课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专注,容易走神,思绪常常飘到一些消极的想法上去,比如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没用,未来一片灰暗。
社交行为方面,他们会逐渐疏远同学和朋友,减少参加集体活动,课间休息或者放学后,总是独自待在角落,不愿与人交流互动,例如班级组织春游活动,大家都兴高采烈地报名、讨论游玩攻略,有抑郁倾向的学生却找借口推脱,宁愿一个人在教室里发呆,也不愿意融入集体的氛围中,而且在与他人交往时,眼神回避、肢体语言僵硬,缺乏应有的活力与热情。
在生活习惯上,也可能出现紊乱,睡眠规律被打乱,晚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或者过早醒来后就无法再次入睡,导致白天精神萎靡,上课打瞌睡,饮食方面,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对美食毫无兴趣,体重也随之下降,或者相反,通过暴饮暴食来缓解内心的压力与不安,身体逐渐发胖。
认知层面的变化
自我认知上,有抑郁倾向的高中生往往会过度贬低自己,他们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即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或者有擅长的才艺,也会觉得是运气好或者别人夸大其词,内心深处坚信自己不如别人,是个失败者,比如在班级竞选班干部时,明明有能力胜任,却因为觉得自己不够格而不敢参与竞选。
对未来的认知也充满悲观色彩,他们认为自己的未来没有希望,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这些美好的憧憬在他们看来遥不可及,即便老师和家长给予鼓励和肯定,也难以改变他们消极的看法,总觉得不管自己怎么努力,最终都会一事无成,陷入一种绝望的认知困境中。
身体方面的迹象
抑郁倾向不仅影响心理,还会在身体上有所体现,头痛、头晕是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长期精神紧张、情绪压抑,大脑处于疲劳状态,引发头部不适,还有的学生会出现肠胃问题,如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等,这往往与心理压力导致的植物神经紊乱有关,有些学生可能会时常感到乏力,即使没有进行剧烈的体力活动,也总觉得浑身没劲,提不起精神去做任何事情,好像身体被掏空了一样。
高中抑郁倾向的早期识别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行为、认知以及身体等多方面的表现,教师、家长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苗头,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让他们能以健康的身心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