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提问的高分技巧(加分项)
提问前的准备
(一)深入了解课程内容
- 系统学习
- 在课堂提问前,要对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有清晰的把握,在学习经济学课程时,对于宏观经济学部分,要理解从国民收入核算到经济周期理论等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籍以及相关的学术文章来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 以高等数学为例,在学习多元函数微积分之前,要先熟练掌握一元函数微积分的知识,因为多元函数微积分是在此基础上的拓展,了解导数、积分的概念在单变量和多变量情况下的异同,这样在提问关于多元函数微分法的问题时,才能结合之前的知识,问出有深度的问题。
- 关注重点难点
- 明确课程的重点内容是提问的关键,在物理学中,对于力学部分,牛顿运动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是重点,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会深入阐述其原理和应用,学生可以围绕这些重点知识提问,在实际的物理系统中,如何准确判断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还是能量守恒定律来解决问题?”
- 也是提问的富矿,以计算机编程课程为例,指针的概念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是个难点,学生可以针对这个难点提问:“在复杂的数据结构中,如何避免指针操作带来的内存泄漏问题?”这样的问题显示出学生对难点知识的思考,容易引起教师的重视。
(二)研究教师风格
- 观察教学方式
- 有些教师喜欢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课堂上会采用启发式教学,对于这样的教师,提问可以更具开放性,在文学鉴赏课上,教师可能会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学生可以问:“如果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来解读《红楼梦》,会对人物形象塑造有怎样新的认识?”
- 而如果教师的教学风格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提问可以更侧重于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深入理解,在化学基础课上,教师强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反应的原理,学生可以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如何快速准确地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 了解教师研究领域
- 了解教师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提出契合教师兴趣的问题,如果教师是研究古代文学的,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学生可以问:“您认为当前学术界对于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研究,还有哪些新的突破点?”
- 若教师从事的是生物医学研究,在生物学课程中,就可以问:“在基因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中,您觉得哪些技术最有可能应用于临床实践?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会让教师觉得你对学科前沿有所关注,并且尊重他们的专业研究。
提问的技巧
(一)问题的质量
- 具有深度和思考价值
- 避免问一些在教材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简单问题,在历史课上,不要问“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这种只需要记忆的问题,而是要问一些需要分析、综合的问题,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 在哲学课上,问“如何看待存在主义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局限性?”这样的问题需要对哲学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结合社会现实进行分析,能够激发课堂讨论,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
- 结合实际情况
- 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往往更受欢迎,在物理课上,可以问:“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何利用物理原理来优化刹车系统,以提高安全性和节能性?”
- 在管理学课程中,问“在企业的实际运营中,如何运用激励理论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请举例说明。”这样的问题能够让教师看到你对知识应用的能力,也更容易引发其他同学的兴趣,共同参与讨论。
(二)提问的方式
- 清晰表达
- 提问时语言要简洁明了,在数学课堂上,不要含糊地说:“老师,我这个题不太懂,您给我讲讲。”而要说:“老师,我在做这道关于函数连续性证明的题目时,对其中使用ε - δ定义的部分不太清楚,比如如何根据给定的条件确定合适的ε和δ值?”
- 在课堂上,声音要洪亮、清晰,让教师和全班同学都能听清楚你的问题,语速适中,避免因为紧张而说话太快,导致问题表达不完整或不清楚。
- 礼貌谦逊
- 提问要以尊重教师为前提,开始提问时可以说:“老师,打扰一下,我有个问题想请教。”而不是直接打断教师的讲课,强行提问。
- 如果教师一时回答不上来或者表示课后再解答,要表示感谢并理解,比如可以说:“谢谢老师,那我再仔细想想,期待老师课后的解答。”不要因为教师没有当场回答就表现出不满或抱怨。
(三)提问的时机
- 适时而问
- 在教师讲解完一个重要知识点后提问比较合适,在讲解完市场营销中的4P理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后,及时问:“在实际的市场营销案例中,如何根据不同的产品特点灵活运用4P理论?”
- 也可以在课堂讨论的高潮部分提问,推动讨论进一步深入,在关于人工智能对社会影响的讨论中,当同学们各抒己见后,问:“我们如何在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有效应对可能带来的伦理挑战?比如在自动驾驶汽车出现事故时的责任归属问题。”
- 避免尴尬时机
不要在教师刚上课还在组织教学或者在下课前匆忙总结时提问,在这些时候提问可能会打乱教学节奏,影响教学进度,也不要在教师回答另一个同学的问题过程中强行插问,要耐心等待教师回答完一轮问题后再提问。
提问后的互动
(一)积极倾听回答
- 专注理解
- 当教师回答提问时,要集中精力倾听,在法学课堂上,教师回答关于法律条文适用的问题时,可能会有复杂的法律解释和案例分析,学生要认真理解教师的观点、依据和逻辑思路。
- 可以边听边记录要点,比如在心理学课程中,教师回答关于心理现象的理论解释时,把关键的理论名称、实验依据等记录下来,方便课后进一步思考和复习。
- 及时反馈
- 如果对教师的回答有疑问,可以礼貌地请求进一步解释,在化学实验课上,教师回答了关于实验误差分析的问题后,可以说:“老师,您讲得很清楚了,但我还有一点小疑惑,您刚才提到的这个误差来源,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更准确地控制呢?”
- 对教师的回答表示认同和感谢也很重要,比如可以说:“老师,您的解答让我豁然开朗,非常感谢您的耐心解答。”这样会给教师留下好印象,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参与后续讨论
- 引导讨论方向
- 如果提问引发了课堂讨论,要积极参与其中,引导讨论朝着更深入的方向发展,在政治学课程中,提问关于不同政治体制的优缺点后,在讨论过程中可以说:“我们刚才讨论了民主制和集中制的一些特点,那能不能结合一些国家的实际案例,分析一下如何在不同政治体制下实现社会公平?”
- 可以通过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等方式来激发同学们的思考,让讨论更加热烈和有价值。
- 总结讨论成果
在讨论结束时,可以尝试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在社会学课程讨论社会变迁对家庭结构的影响后,可以说:“通过今天的讨论,我们了解了经济、文化等因素对家庭结构变化的作用,主要形成了几种观点,一种是……另一种是……我觉得我们还可以从……方面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这样的总结不仅展示了自己的归纳能力,也能让讨论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收尾。
不同类型课程的提问策略
(一)理工科课程
课程类型 | 提问策略 | 示例 |
---|---|---|
数学 | 注重定理证明和应用拓展 | “老师,在证明中值定理时,除了教材上的方法,是否还有其他新颖的证明思路?这些思路在实际解题中如何应用?” |
物理 | 结合实验现象和理论原理 | “在刚刚进行的电磁感应实验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与我们所学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什么深层次的联系?” |
化学 | 关注化学反应机理和实际应用 | “老师,在这个有机化学反应中,催化剂是如何具体影响反应速率和产物选择性的?在实际化工生产中如何优化催化剂的使用?” |
计算机 | 聚焦算法优化和编程实践 | “在解决这个数据结构问题时,我们目前使用的算法时间复杂度较高,有没有更优的算法?如何在编程中实现这个更优算法?” |
(二)人文社科课程
课程类型 | 提问策略 | 示例 |
---|---|---|
文学 | 从作品解读、作者意图、文学流派等方面入手 | “在解读《哈姆雷特》时,对于哈姆雷特的延宕行为,除了性格因素外,是否还有当时社会环境和社会思潮的影响?如何从文本中找出证据?” |
历史 | 联系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和当代启示 | “老师,工业革命的发生除了技术创新因素外,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和政策环境下,还有哪些因素起到了推动作用?对我们今天的经济转型有什么启示?” |
哲学 | 探讨哲学概念、理论的应用和争议 | “在存在主义哲学中,‘存在先于本质’这个概念在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中如何体现?学术界对这个概念有哪些不同的争议?” |
社会学 | 关注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分析和理论解释 | “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贫富分化加剧现象,如何用社会学理论进行解释?社会组织在其中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
在大学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通过充分的准备、巧妙的提问技巧、合适的时机把握以及积极的互动,能够在课堂上获得加分,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促进自身知识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