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文默写是考试中的重要部分,掌握有效的默写技巧对于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详细的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技巧:
扎实背诵,理解记忆
- 准确背诵原文
- 首先要对要求背诵的古诗文进行反复诵读,达到熟练的程度,在诵读过程中,注意字音、字形、断句等细节,在背诵李白的《蜀道难》时,对于“扪参历井仰胁息”中的“参”字读音(shēn),要通过多次朗读来强化记忆,避免在默写时出现读音错误导致字形错误。
- 可以采用多种背诵方式相结合,如按照诗歌的段落结构、意义层次来背诵,对于篇幅较长的古文,像《出师表》,可以先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亲贤远佞)以及表达的忠诚之情等,然后逐段背诵,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
- 理解诗文含义
- 深入理解古诗文的意思是准确默写的关键,以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理解诗句描绘的是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孤烟直”是因为沙漠中没有风,烟气上升才会笔直;“落日圆”是因为诗人在大漠楼上眺望,视角广阔,落日显得又大又圆,当理解了这些内容后,在默写时就不容易将“圆”错写成“园”等字。
- 对于文言文,要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如在《论语》十二章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是”(这)、“知”(知道、智慧)的含义理解透彻后,就能更好地把握句子的意思,从而准确默写。
分类整理,系统记忆
- 按题材分类
将古诗文按照不同的题材进行分类,如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饮酒作乐诗、怀才不遇诗等,在山水田园诗中,有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把这些同题材的诗句放在一起记忆,可以加深对这类诗歌风格和常见意象的理解,在默写时能够根据提示快速回忆起来。
- 按朝代或作者分类
按照朝代顺序整理古诗文,能够清晰地了解文学发展的脉络,唐代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高峰,有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诗中有画等不同风格,将同一朝代或同一作者的作品集中记忆,可以发现他们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和独特之处,像李商隐的诗歌,多为爱情诗、无题诗,情感细腻隐晦,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通过对他多首诗的对比记忆,能更好地把握其用词和意境特点,提高默写的准确率。
巧用技巧,辅助记忆
- 关键词记忆法
提取诗句中的关键词,通过记住关键词来联想整个诗句,在默写曹操的《观沧海》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句时,可以记住“秋风”“洪波”这两个关键词,然后联想到秋天的萧瑟之风和汹涌的波涛景象,进而完整地默写出诗句。
- 画面记忆法
把古诗文想象成一幅画面,在脑海中形成视觉印象,比如在记忆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时,可以想象江面平静,潮水涨满,两岸之间视野开阔,一艘帆船在顺风中高高悬挂着帆樯的景象,这种画面感能够帮助我们在默写时更准确地回忆起诗句的细节,包括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字词,如“潮平”而不是“潮涌”,“风正”而不是“风急”等。
- 韵律记忆法
古诗文大多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利用这一点可以辅助记忆,像五言诗、七言诗都有固定的格律,以杜甫的《春望》为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平仄和押韵规律,在默写时如果忘记某个字词,可以根据韵律来推测,深”字押韵,在回忆下一句时,如果记得韵脚规律,就更容易想起“心”字。
认真审题,规范书写
- 仔细审题
在考试中,拿到默写题目后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看清是要求默写完整的诗句、片段,还是填写句子中的空缺部分,题目是“默写《陋室铭》中表现作者交往高雅的句子”,就需要明确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两句,而不是把全文都写上,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定词,如“从《岳阳楼记》中默写一句描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就不能写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 规范书写
书写时要严格按照诗词原文的字形来写,不能写错别字、漏字、添字,尤其是一些容易混淆的字,如“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燕然”不能写成“雁然”,“勒”不能写成“勤”等,还要注意书写工整、清晰,保持卷面整洁,如果字迹潦草,即使内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