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由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未来规划等诸多因素,学生很容易出现焦虑症,以下是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
认知调整
- 正确认识焦虑
- 首先要明白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在高中这个关键时期,面临频繁的考试、繁重的课业任务,感到焦虑是很自然的,在大型考试前,几乎所有学生都会有些紧张,这是身体和大脑在提醒我们要对重要的事情给予关注,适度的焦虑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警觉性,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 要区分正常的焦虑和过度的焦虑症,当焦虑情绪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如导致失眠、食欲不振、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讲或做作业等情况持续较长时间,就需要重视并进行调整。
- 改变思维方式
- 学会用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把每一次考试不仅仅是看作对知识的检验,更是发现自己知识漏洞的机会,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不要只看到失败的一面,而要思考通过这次考试自己可以查漏补缺哪些知识点,可以把学习中的困难看作是成长的阶梯,而不是无法逾越的障碍。
- 采用合理的自我对话,当感到焦虑时,对自己说一些鼓励的话,如“我可以应对这些压力”“我已经在努力,每一步进步都很重要”等,避免自我贬低的思维,像“我怎么这么笨,肯定考不上好大学”这类消极的想法要摒弃。
情绪调节技巧
- 深呼吸训练
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闭上眼睛,慢慢地用鼻子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感觉腹部像气球一样膨胀,这个过程大约持续3 - 5秒,然后用嘴巴慢慢呼气,感觉腹部收缩,持续3 - 5秒,重复这个过程,每次做10 - 15组,深呼吸可以激活身体的放松反应,调节呼吸节奏,缓解紧张情绪。
- 渐进性肌肉松弛法
从脚部开始,先用力收紧脚部的肌肉,保持5 - 10秒,然后突然放松,感受肌肉的松弛感,接着按照小腿、大腿、臀部、腹部、胸部、手臂、肩膀、颈部、面部的顺序,依次收紧和放松各个部位的肌肉,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身体释放紧张情绪,因为当肌肉放松时,心理上也会随之产生放松的感觉。
- 情绪表达与宣泄
- 和亲朋好友倾诉是很好的方式,可以和父母说说在学习中的烦恼,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能够给予理解和支持,也可以和好朋友分享自己的焦虑情绪,朋友可能有相似的经历,能给予安慰和鼓励。
- 写日记也是不错的选择,把自己的焦虑情绪、引发焦虑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想法都写下来,这有助于梳理情绪,并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可以释放部分压力。
生活方式调整
-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避免临时抱佛脚,将学习任务合理地分配到每天的时间里,保证每个科目都有适当的复习和预习时间,要注意劳逸结合,每学习45 - 60分钟,就休息10 - 15分钟,休息时可以走动一下,看看远处,放松眼睛和身体。
- 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对于缓解焦虑非常重要,每天要保证7 - 8小时的睡眠时间,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比如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因为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质量,可以在睡前喝一杯温牛奶,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来帮助入睡。
- 适度运动锻炼
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这是一种能让人产生愉悦感的物质,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跑步、跳绳、瑜伽等,每周进行3 - 5次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在课间休息时,到操场上快走几圈,或者在放学后进行一段时间的跳绳运动,都能够缓解焦虑情绪。
社交支持与兴趣培养
- 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 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和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在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中,会感受到更多的支持和快乐,参加班级的小组讨论、团队竞赛等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习乐趣,还能改善人际关系。
- 与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老师不仅可以在学业上提供帮助,还能在心理方面给予指导,如果因为学习压力而感到焦虑,可以向老师请教学习方法,同时也倾诉自己的心理压力。
- 培养兴趣爱好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培养兴趣爱好可以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比如绘画、音乐、阅读等,如果喜欢绘画,可以在周末或者课余时间画一幅画,沉浸在色彩和线条的世界里,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能够拓宽视野,同时暂时忘却学习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