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凌是一个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和成长的问题,帮助孩子应对校园欺凌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详细的方法: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 营造信任氛围
- 家长和老师要努力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可以被信任和依靠的,家长可以每天安排专门的时间和孩子聊天,从日常的小事聊起,像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新学的知识等,逐渐引导孩子分享一些可能不太开心的事情,老师也可以在课余时间,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比如在课间休息时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亲切的、愿意倾听他们心声的。
- 当孩子分享自己的经历时,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都要认真倾听,不要轻易打断或者表现出不耐烦,用眼神交流、点头等方式表示你在关注他们的讲述,这会让孩子更愿意敞开心扉。
- 鼓励倾诉
- 告诉孩子,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和家长或者老师说,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个“倾诉信号”,比如当孩子想说一些比较严肃的事情时,可以用特定的手势或者语言来暗示,老师也可以在班级里设置“悄悄话信箱”,让学生可以把不想当面说的事情写下来投进去,老师定期查看并给予回复。
- 当孩子提到校园欺凌相关的事情时,要保持冷静,不要一开始就指责孩子为什么没有反抗或者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事情,而是先表达对孩子的关心,你当时一定很害怕吧”“我很担心你”,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绪是被理解的。
增强孩子自身的能力
- 社交技能培养
- 教导孩子如何正确地与他人交往,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模拟不同的社交场景,比如如何邀请同学一起玩耍、如何回应别人的邀请、如何在发生小矛盾时道歉和原谅等,在家里可以和孩子进行“邀请朋友做客”的角色扮演,让孩子练习热情地欢迎小伙伴、分享玩具等社交行为。
- 帮助孩子学会识别健康的友谊和不健康的关系,和孩子讨论什么样的朋友是真正的朋友,比如朋友会在你遇到困难时帮助你,而不是嘲笑你或者欺负你,让孩子明白如果一段关系总是让他们感到不开心或者有压力,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这段关系。
- 自我保护能力训练
- 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身体自卫技巧,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自卫课程,如简单的武术班或者防身术培训,要强调这些技巧只是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使用,不是为了主动攻击别人,教孩子如何挣脱别人的拉扯,如何用手臂遮挡关键部位等。
- 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当孩子遭遇欺凌时,他们的心理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故事或者事例,让孩子明白挫折和困难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要学会坚强面对,比如给孩子讲一些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像海伦·凯勒在失明失聪的情况下依然坚强生活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故事,让孩子从中获得启发。
与学校密切合作
- 了解学校政策
- 家长要熟悉学校的反欺凌政策和措施,在开学初,认真阅读学校发放的关于校园纪律和安全的文件,了解学校对于欺凌行为的定义、处理程序以及预防措施,如果学校没有明确的反欺凌政策,家长可以联合其他家长一起向学校建议制定完善的政策。
- 老师也要积极参与学校反欺凌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向学校反馈在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某些欺凌行为容易被忽视的情况,或者处理欺凌事件后的后续跟进措施等。
- 加强家校沟通
- 家长要定期和老师沟通孩子的在校情况,可以通过家长会、电话、微信等方式,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包括是否和同学有矛盾等,如果发现孩子有被欺凌的迹象,要和老师一起商量对策。
- 老师也要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情况,当发现某个学生可能受到欺凌或者有欺凌他人的行为时,要及时通知家长,对于被欺凌的学生,老师可以和家长一起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共同为孩子提供心理支持;对于有欺凌行为的学生,老师要和家长一起教育孩子,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营造积极的校园氛围
- 开展主题活动
- 学校可以开展反欺凌主题班会,在班会上,老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讲解案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播放一些关于校园欺凌导致严重后果的新闻视频,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看待这些事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举办校园反欺凌宣传活动,比如制作反欺凌海报,让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参与设计,然后在校园里展示,还可以开展反欺凌演讲比赛,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撰写演讲稿,在演讲过程中加深对校园欺凌问题的认识。
- 促进班级团结
- 老师可以在班级里组织各种团队建设活动,比如户外拓展活动,通过分组完成任务的方式,增强班级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例如组织“齐眉棍”的游戏,让同学们一起用手指托住一根棍子,慢慢下降到地面,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需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 建立班级互助小组,根据学生的性格、学习情况等因素,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个互助小组,当有同学遇到困难时,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帮助,这样可以让那些可能被边缘化的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减少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