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提问的高分技巧(加分项)
提问前的准备
(一)深入了解课程内容
- 研读教材
- 仔细阅读课程指定的教材,不仅要理解表面的文字含义,还要深入挖掘其中的理论依据、概念内涵和知识体系架构,在学习经济学课程时,对于宏观经济学中的 IS - LM 模型,不能仅记住公式,还要理解其背后的经济逻辑,如投资与储蓄的关系如何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等。
- 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标注和整理,这些往往是提问的优质素材,比如在物理学的电磁学部分,麦克斯韦方程组是重点内容,其推导过程和应用难点就可以作为提问的方向。
- 拓展阅读相关文献
- 除了教材,查阅相关的学术期刊、专业书籍和研究报告,以拓宽知识面,以文学课程为例,在学习某位作家的作品时,阅读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评论,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其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从而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如“该作家在这部作品中运用的象征手法与其其他作品中有何异同,这种差异反映了怎样的创作心境变化?”
- 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将最新的研究成果与课堂所学知识相结合进行提问,在计算机科学课程中,了解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算法进展,并询问“这些新算法对我们正在学习的基础知识体系会产生怎样的冲击和补充?”
(二)明确提问目的
- 追求知识深化
- 旨在通过提问进一步理解课堂上未讲透或自己理解模糊的知识点,在化学课上,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如果对浓度和温度如何协同影响反应速率的细节有疑问,就可以提问“在实际化学反应中,当浓度和温度同时变化时,如何准确判断它们对反应速率的综合作用?”
- 希望通过提问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更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学习历史事件时,提问“某一历史事件对当时不同社会阶层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又如何影响了事件的后续发展?”
- 展示思考能力
- 尝试从独特的视角看待问题,提出新颖的观点,在哲学课上,对于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可以提问“在现代社会多元文化背景下,某些传统伦理道德准则是否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如果调整,依据是什么?”
- 对已有的理论或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后提问,在管理学课程中,针对经典的管理理论,提问“这一理论在实际应用中是否存在局限性,如有,如何在现代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对其进行修正?”
(三)构思提问内容
- 选择合适的问题类型
- 知识型问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在生物学课上问“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这类问题适合在复习知识点或引入新知识时提问,有助于巩固基础。
- 应用型问题:关注知识在实际场景中的运用,如在工程力学课程中问“如何运用所学的受力分析原理解决桥梁设计中的承重问题?”这可以展示自己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 分析型问题:要求对事物进行深入剖析,比如在社会学课程中问“某社会现象的产生是单一因素作用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请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此类问题能体现逻辑思维能力。
- 评价型问题:涉及对事物价值的判断,在艺术鉴赏课上可以问“对某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应该主要依据其艺术创新性还是文化传承性,为什么?”这有助于展现自己的见解和价值观。
- 确保问题清晰准确
- 避免模糊不清或歧义的表述,不要问“那个东西是怎么回事?”而应该具体问“在刚才讲解的电路图中,电容在交流电环境下是如何工作的?”
- 问题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让老师能够准确理解你的意图,比如在文学讨论课上,问“作者在这篇小说中运用的讽刺手法主要是针对社会现象还是人性弱点,请结合文本分析?”
提问过程中的技巧
(一)把握提问时机
- 课堂互动环节
充分利用老师专门设置的提问互动时间,如课堂讨论、答疑环节等,在这些时候,老师通常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回答学生的问题,并且会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在市场营销课的案例讨论环节,当老师引导大家分析某一营销策略的优缺点时,适时提出自己关于该策略在不同市场环境下适用性的疑问。
- 讲解过渡时期
在老师从一个知识点过渡到另一个知识点时提问,此时老师的思绪比较连贯,能够更好地将新问题与刚讲过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解答,比如在数学课上,老师讲完函数的极限后,准备讲解导数的概念时,可以问“函数极限的计算方法对导数的求解有哪些启示?”
- 课堂总结之前
在老师即将进行课堂总结时提问,你的问题可能会成为总结的一部分,这样既能得到详细的解答,又能让全班同学都受益,例如在心理学课结束时,问“今天我们学习的各种心理效应在实际生活中的综合应用应该如何把握?”
(二)注意提问态度
- 礼貌谦逊
- 提问时要使用礼貌用语,如“老师,我想请教一个问题……”“谢谢老师解答,我还有一个小疑问……”等,这体现了对老师的尊重,也会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良好的印象。
- 不要以一种挑衅或傲慢的态度提问,即使对某些观点有不同意见,也要以探讨的口吻表达,老师,我对您刚才讲的这个观点有些不太理解的地方,我可以说说我的想法吗?”
- 真诚求知
让老师感受到你是真正渴望获取知识,而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在提问时,可以简单说明自己思考的过程和困惑所在,我在预习这部分内容时,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一直很模糊,经过课堂学习还是不太明白,想请老师再解释一下……”
(三)清晰表达问题
- 语言简洁明了
- 用简洁的语言表达问题核心,避免冗长复杂的叙述,不要绕圈子说很多无关的话,而是直接问“在物理实验中,如何根据测量数据判断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存在?”
- 语速适中,发音清晰,让老师能够轻松听懂你的问题,如果老师没有听清,不要急于重复,可以先询问老师是否需要你再次阐述,然后有条不紊地重复一遍。
- 逻辑条理清晰
- 如果问题比较复杂,可以先阐述背景信息,再提出具体的疑问点,比如在提问关于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问题时,可以说“在学习了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后,我发现对于某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存在多种说法,我想请教老师,在这些说法中,哪一种最符合当时的综合情况,为什么?”
- 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问题内容,如先提出问题主体,再说明相关的限制条件或影响因素等,在计算机编程课上问“在编写这个程序时,如果要实现特定的功能,除了我们学过的方法外,还有哪些可能的途径,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提问后的跟进
(一)认真倾听解答
- 专注理解
- 当老师回答问题时,要集中注意力倾听,不要中途打断,可以通过点头、眼神交流等方式表示你在认真聆听,老师在解答数学难题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理解每一步的推导过程和依据。
- 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老师回答结束后,礼貌地请求进一步解释,老师,您说的这一点我有点明白了,但能不能再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 记录要点
边听边记录老师回答的关键内容,包括知识点、思路、方法等,这不仅有助于你当时更好地理解,也方便课后复习回顾,可以使用笔记本、手机备忘录等工具进行记录,在医学课程中,老师回答关于某种疾病诊断方法的问题时,要记录下提到的各种检查手段、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要点等。
(二)反馈与互动
- 表达感谢
无论老师的回答是否完全满足你的期望,都要真诚地表示感谢,可以说“谢谢老师详细的解答,让我收获很大!”这体现了你的素养和对老师劳动的尊重。
- 适当追问
- 如果老师的回答引发了你新的思考或疑问,可以适当进行追问,但要注意适度,老师回答了一个关于文学作品主题的问题后,你可以追问“根据您所说的主题,那作品中的某些细节描写是否有其他隐含意义呢?”
- 追问的问题要与之前的问题相关联,且有一定的深度和价值,避免无意义的纠缠,在哲学问题的追问中,要在老师解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相关概念的内涵或外延。
- 参与讨论
如果老师的回答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要积极参与其中,分享自己的见解,同时也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学习,在商业案例讨论课上,当老师回答了关于企业战略的问题后,你可以说“我同意老师的观点,另外我还想补充一点,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