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凌是一个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和成长的问题,帮助孩子应对校园欺凌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详细的方法: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 营造信任氛围
- 孩子需要感受到父母或老师是他们可以信赖的人,家长和老师要始终保持温和、耐心的态度,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们都可以被理解和支持,每天安排一段专门的时间和孩子聊天,让他们分享学校里的事情,无论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
- 对于孩子讲述的内容,不要轻易否定或批评,如果孩子提到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不要马上说“你怎么不还手”或者“肯定是你有问题才会被欺负”之类的话,而是要先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如“宝贝,你一定很难受吧,能和我讲讲具体是怎么回事吗?”
- 鼓励主动沟通
- 教导孩子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校园场景,让孩子练习如何向大人描述被欺凌的情况,让孩子扮演自己,家长扮演被欺凌的对象,然后让孩子讲述如何发现对方被欺凌以及如何安慰对方等情节。
- 告诉孩子,及时向老师、家长或者其他信任的人(如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报告欺凌事件是非常重要的,也要让孩子知道,大人会认真对待他们的报告,并且会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 身体防御技巧
- 可以适当教孩子一些简单的自我防卫术,参加正规的武术班或者防身术课程,让孩子学习如何在遇到身体攻击时有效地保护自己,要强调这些技巧只是为了自卫,而不是用来主动攻击别人。
- 教导孩子正确认识身体的安全距离,让孩子知道,如果有人未经许可进入他们的个人空间,比如过度拥挤、推搡或者触摸他们的敏感部位,他们有权要求对方停止这种行为,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来强化这个概念,比如在一个空旷的地方,让孩子用绳子或者标记物来划分自己的安全区域,当有人进入这个区域时,孩子要学会说“请不要靠近我”。
- 心理防御策略
- 培养孩子的强大内心,可以通过阅读一些励志书籍或者观看相关的电影,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不应该被别人的负面评价或者行为所左右,一起阅读《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样的书籍,讨论书中主人公在面对他人的误解和排挤时是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和价值观的。
- 教孩子学会忽视一些小的挑衅,欺凌者可能只是通过一些言语或者小动作来试探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对这些小的冒犯不予理睬,欺凌者可能会觉得无趣而停止行为,当有同学给孩子起不好听的外号时,孩子可以坚定地告诉对方“我不喜欢这个称呼,请你不要再叫了”,然后转身离开,不去和对方纠缠。
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
- 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
- 家长要定期和孩子的班主任以及其他任课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人际关系,可以通过家长会、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交流,每周可以和老师沟通一次,询问孩子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参与、有没有和同学发生矛盾等情况。
- 如果发现孩子有被欺凌的迹象,要及时和老师商量对策,老师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关于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老师也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观察学生的行为,及时发现潜在的欺凌问题并解决。
- 参与学校活动和治理
- 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的家长委员会,为学校的反欺凌工作提供建议和意见,提议学校安装更多的监控设备,特别是在一些容易发生欺凌事件的角落,如操场的偏僻处、教学楼的楼梯间等。
-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社交环境,比如举办亲子运动会,在活动中,家长可以观察孩子和其他同学的互动情况,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
- 情绪识别与疏导
- 教孩子认识不同的情绪,特别是愤怒、悲伤、恐惧等负面情绪,可以通过情绪卡片或者绘画的方式,让孩子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展示一张愤怒的脸的图片,问孩子这是什么情绪,然后让孩子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会有这种情绪。
- 当孩子因为校园欺凌而出现负面情绪时,要帮助他们进行疏导,可以带孩子去一个安静的地方,让他们深呼吸,然后慢慢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家长或者老师可以抱着孩子,轻轻地安慰他们,让他们知道这些情绪是正常的,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问题的解决而逐渐消失。
- 专业心理支持
如果孩子受到校园欺凌后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或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心理医生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试和咨询方法,为孩子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治疗方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孩子改变对欺凌事件的不合理认知,让他们学会用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事物。
帮助孩子应对校园欺凌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以及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措施,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