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提问的高分技巧(加分项)
提问前的准备
(一)深入了解课程内容
- 全面预习:在每次上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系统预习,仔细阅读教材相关章节,梳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标记出自己不理解或认为重要的部分,在学习高等数学的积分定理时,提前了解定理的推导过程、适用条件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点的联系,这样在课堂提问时才能有的放矢。
- 复习旧知识:回顾与当前课程内容相关的已学知识,以便在提问时能够更好地衔接新问题与旧知识,展现自己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在学习物理的电磁感应章节时,复习之前学过的电场、磁场等基础知识,提问时可以提及这些旧知识对理解新内容的帮助或困惑。
(二)明确提问目的
- 寻求知识解答:确定自己提问是为了解决具体的知识疑惑,在学习经济学原理时,对某种市场结构下企业的最优决策模型不理解,提问时要清晰地表述自己的困惑点,如“在垄断竞争市场中,企业如何根据需求曲线和成本曲线确定产量和价格,以达到利润最大化?我感觉在分析过程中有些因素不太清楚怎么考虑。”
- 拓展思维深度:如果是为了让老师进一步拓展讲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问可以更具开放性,在学习文学课程时,提问“我们刚刚分析了这部作品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那么从更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来看,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还有哪些可能?对我们理解当时的社会有什么启示?”
(三)选择合适的提问时机
- 课堂开头:在课程开始时,可以针对课程引入部分或上次课遗留的问题提问,老师在上节课末尾提到了一个有趣的历史事件,本次课开头就可以问“老师,上节课提到的那个事件对我们今天要学的主要内容会有怎样的影响呢?”这样能迅速引起老师和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关注,同时也显示出你对课程的连贯性思考。
- 讲解过程中:在老师讲解关键知识点或出现逻辑转折处提问,在学习化学实验步骤时,当老师讲到某一试剂的添加顺序,你可以问“为什么这个试剂要在这一步添加,而不是在之前的步骤中呢?如果顺序改变会有什么后果?”这有助于及时澄清疑惑,跟上老师的思路。
- 总结环节:在课程结尾的总结阶段,可以提问关于课程整体框架、重点知识的应用或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等问题,在学习计算机编程课程后,问“老师,今天学的这个算法在实际的软件开发项目中,通常会和哪些其他算法结合使用?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配合的?”
提问的技巧
(一)语言表达清晰准确
- 简洁明了:提问时避免冗长复杂的表述,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核心问题,在学习生物学的细胞结构时,不要绕圈子说“老师,我们今天讲了细胞里有好多东西,然后那个什么膜来着,我不太懂它到底是怎么回事”,而应直接问“老师,细胞膜的具体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它在细胞的物质运输中起到什么作用?”
- 用词准确:使用专业的术语和准确的词汇,让老师能迅速理解你的问题,在哲学课上,不要问“那个什么东西,就是关于人怎么想的那個理论”,而要说“老师,关于康德的先验哲学中,‘先验范畴’是如何作用于人类的认识过程的?”
(二)突出问题重点
- 聚焦关键:将问题集中在一个核心点上,不要东拉西扯,在学习法律条文时,问“在这条法律规定中,合理注意义务’的界定标准是什么?而不是问“老师,这条法律里有好多东西我都不太明白,比如什么情况算违规,怎么处罚,还有那个合理注意义务是怎么回事?”这样会让问题变得模糊,不利于老师回答。
- 避免歧义:确保问题的表述没有歧义,以免老师误解你的意图,在学习外语语法时,不要问“这个句子里的这个词,是像那种用法一样吗?”而应明确问“这个句子中的‘run’是作为不及物动词表示‘跑’的意思,还是作为名词表示‘跑步’的意思?它的词性和用法在这里有什么特殊之处?”
(三)结合案例或实际情境
- 增强理解:通过举例或描述实际情境,让抽象的问题变得更加具体易懂,在学习管理学时,问“老师,我们学了不同的领导风格,如果在一家创业公司,团队成员都是年轻人,追求创新和自由,那么哪种领导风格更适合?能不能举一个实际的企业例子来说明?”这样能让老师更好地理解你的问题背景,也能使回答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 引发兴趣:生动的案例或情境能吸引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力,使提问更具吸引力,在学习地理课时,问“老师,我们在讲气候类型,像英国那种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温和多雨,这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文化有什么具体影响?比如他们的饮食文化是不是和这种气候有关?”
(四)展示思考过程
- 体现努力:在提问时简要提及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过程,让老师知道你不是盲目提问,而是经过认真思考的,在学习数学难题时,说“老师,我尝试用学过的公式来解这道题,先设了未知数,然后根据条件列出方程,但是在化简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个地方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您能给我讲讲吗?”
- 引导深入回答:说明你的思考路径有助于老师根据你的思维误区或不足之处进行更深入的解答,在学习心理学实验设计时,问“老师,我在设计这个实验时,想控制变量,但是发现有些变量好像很难完全控制住,比如被试的个体差异,我考虑过随机分组,但还是担心会有影响,您能不能给我讲讲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处理会更好?”
提问后的互动
(一)认真倾听回答
- 专注理解:当老师回答问题时,要全神贯注地倾听,不要中途打断,用眼神和老师交流,适当点头表示理解,同时在心里默默记录回答要点,老师在回答关于历史事件的原因时,可能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你要认真听每个方面的内容,以便后续进一步提问或思考。
- 及时反馈:听完回答后,可以通过简短的语言或表情向老师反馈你是否理解,说“谢谢老师,我明白了”或者“老师,我刚才有点没听懂这个地方,您能不能再解释一下?”让老师知道你的接受程度,以便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阐述。
(二)进一步追问
- 深化问题:如果老师的回答没有完全解决你的疑问或你还想进一步探讨相关问题,可以适时追问,老师回答了文学作品中某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后,你可以问“那么这种人物形象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有什么特殊意义?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但要注意追问的问题要与前面的问题有逻辑联系,且不要过于繁琐。
- 拓展思路:通过追问引导老师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在学习物理实验时,老师讲解了实验原理后,你可以问“除了这个原理,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实现相同的实验目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优缺点?”
(三)参与课堂讨论
- 积极发言:如果老师的回答引发了课堂讨论,要积极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习社会学问题时,老师回答了一个关于社会现象的原因后,同学们开始讨论,你可以说“我认为除了老师提到的因素,还有媒体的传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放大了这种现象的影响力,让大家更容易关注到。”
- 尊重他人观点:在讨论中要尊重其他同学的观点和发言,不要强行反驳,即使不同意别人的看法,也要以理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我能理解你的想法,不过我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觉得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通过以上这些大学课堂提问的高分技巧,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与老师互动,不仅有助于解决自己的知识疑惑,还能展现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