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文默写是考试中的重要部分,它不仅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记忆,更考查对古诗文的理解与运用,以下是一些详细的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技巧:
扎实背诵,夯实基础
- 准确记忆
- 首先要确保对课本要求背诵的古诗文能够准确无误地背诵,在背诵过程中,要逐字逐句地落实,注意易错字的写法。“燕草如碧丝”(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的“燕”字不能写成“雁”,“碧”字不能写成“翠”,对于这些容易混淆的字,可以通过反复书写、对比记忆来强化。
- 要注意诗句中的通假字,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的“蚤”通“早”,在默写时要准确写出本字。
- 理解背诵
- 单纯死记硬背效率较低,而且容易遗忘,理解古诗文的含义和创作背景能够大大提高背诵的效果,以杜甫的《登高》为例,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时所作,当时他漂泊异乡,年老多病,诗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体现了他身世飘零、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理解了这种情感,就能更好地记住诗句,并且在默写时可以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来回忆。
- 对于古诗词中的意象也要有清晰的认识,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常常代表思念,“杨柳”常常与离别有关,在背诵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理解“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中“柳”所蕴含的离别之意,有助于记住诗句,并且在遇到与离别主题相关的默写题时,能够快速联想到这首诗。
掌握题型,针对性训练
- 直接默写
- 这是最基本的题型,要求准确写出指定的古诗文句子,平时复习时,要对课本中的名篇逐一梳理,按照古代诗词、文言文的顺序,将重点篇章的重点语句进行强化记忆,在复习李白的《蜀道难》时,要牢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等描写蜀道开辟过程的关键语句。
- 对于直接默写,可以采用填空的方式进行自我检测,给出上句填下句,或者给出下句填上句,要注意书写规范,不能出现错别字、漏字、添字等情况。
- 理解性默写
- 理解性默写的难度相对较大,它要求考生根据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在特定的情境下写出合适的句子,这类题目通常会涉及古诗文的主题、情感、人物形象、哲理等方面。“在生活中,我们表示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经常用《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来表达。”
- 要应对理解性默写,需要对古诗文有深入的理解,可以按照主题分类整理古诗文,如爱国主题(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思乡主题(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励志主题(郑燮《竹石》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要注意诗句中的限制条件,如“在《陋室铭》中,作者表明自己交友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里的“交友之雅”就是关键的限制条件。
注意细节,避免失误
- 书写规范
- 在默写时,要保证书写工整、清晰,汉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出现潦草、模糊不清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字形相近的字,如“今”和“令”、“染”和“粘”等,要仔细区分。
- 标点符号也不能忽视,古诗文中的标点符号是诗句节奏和情感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默写李白的《将进酒》时,“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中的感叹号和句号就要正确使用,它们能够增强诗句的气势和情感的表达。
- 审题认真
- 在考试中,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是直接默写还是理解性默写,是默写整首诗还是默写某几句诗,题目要求默写《爱莲说》中描写莲花高洁品质的句子,就不能把全文都写出来,而要准确找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符合要求的句子。
- 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这里的“旷达胸襟”就是关键词,要围绕这个关键词来回忆相关的句子,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巧用方法,辅助记忆
- 情景联想法
可以将古诗文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或熟悉的场景联系起来,在背诵崔颢的《黄鹤楼》时,可以想象自己站在黄鹤楼上,眺望远方的美景,感受诗人那种怅然若失的情怀。“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通过这种情景联想,能够更加深刻地记住诗句。
- 韵脚记忆法
很多古诗文都有押韵的特点,利用韵脚可以帮助记忆,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首诗的韵脚是“沙”“家”“花”,在背诵时可以根据韵脚的规律来回忆诗句,提高记忆的准确性。
- 制作记忆卡片
将需要背诵的古诗文写在卡片的一面,另一面写上诗句的解释、关键词或者易错点,可以随时随地拿出来复习,卡片的形式便于携带,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记忆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在卡片的一面写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另一面可以写上“这句词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无可奈何’体现了对花落的惋惜,‘似曾相识’则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注意‘燕’字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