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复习重点
(一)模块优先级与核心技巧
模块 | 复习重点 | 学习建议 |
---|---|---|
言语理解 | 逻辑填空:成语积累、词语辨析、语境分析。 主旨题:抓关键词、关联词、段落结构。 细节题:排除干扰项。 |
每日积累成语,阅读《人民日报》提升语感。 |
判断推理 | 图推:规律总结(对称性、叠加性、位置变化)。 逻辑判断:加强/削弱题型、命题逻辑。 类比推理:常考关系(因果、并列、包含)。 定义判断:抓关键信息。 |
整理错题本,总结高频考点。 |
资料分析 | 公式: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平均数。 速算技巧:截位直除、分数转化。 数据查找:快速定位材料。 |
每天刷题,熟记公式并提高计算速度。 |
数量关系 | 基础题型: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排列组合。 蒙题技巧:选项代入、奇偶性分析。 |
放弃高难度题,重点掌握简单题(如方程、概率)。 |
常识判断 | 时政热点(近1年新闻)、历史人文、科技常识。 生活常识(如法律、经济)。 |
利用碎片时间刷题,关注“学习强国”时政。 |
(二)时间分配与刷题策略
- 基础阶段:按“言语→资料→判断→数量”顺序学习,每天2小时专项突破。
- 刷题阶段:每周至少2套真题,限时模拟(如120分钟完成130题),重点复盘错题。
- 冲刺阶段:复习错题本,强化资料分析和判断推理的正确率,常识靠日常积累。
申论复习重点
(一)题型分类与答题技巧
题型 | 核心要点 | 高分技巧 |
---|---|---|
归纳概括题 | 精准提炼要点(问题、原因、对策)。 按“总分逻辑”分层,标注序号。 |
答案从材料中来,少用自行概括的词汇。 |
提出对策题 | 针对问题提对策(直接引用材料+适度扩展)。 对策需具体可行(如“完善法规”不如“制定XX条例”)。 |
结合政策表述(如“乡村振兴”“基层治理”)。 |
综合分析题 | 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结构作答。 结合材料与政策,体现辩证思维(如利弊分析)。 |
多积累标准表述(如“长效机制”“协同治理”)。 |
应用文写作 | 格式规范(标题+称谓+正文+落款)。 内容紧扣材料,语言生动(倡议书、宣传稿需号召性语气)。 |
模仿范文结构,积累常见公文模板(如方案、简报)。 |
大作文 | 立意准确:总论点源于材料,分论点用排比句式。 结构清晰:开头引名言,主体用事例,结尾升华主题。 |
积累金句(如“治国有常,利民为本”),避免空话。 |
(二)复习方法与素材积累
- 基础阶段:学习题型方法论,手写答题框架(如“问题+影响+对策”)。
- 专项训练:按“概括题→对策题→综合题→应用文→大作文”顺序练习,每周写2篇大作文。
- 素材积累:关注“新华社”“求是网”等平台,整理民生、生态、科技等领域案例及政策表述。
行测与申论综合备考计划
(一)时间规划表(以全职备考为例)
阶段 | 时间跨度 | 行测任务 | 申论任务 |
---|---|---|---|
基础学习 | 20天 | 学完言语、资料、判断的技巧课 | 学完概括题、对策题方法论 |
专项突破 | 21天 | 分模块刷题(重点:资料、判断、言语) | 练习综合分析题、应用文写作 |
套卷模拟 | 32天 | 每天1套真题,限时训练 | 每周2篇大作文,结合真题练习小题 |
冲刺复盘 | 考前7天 | 复盘错题本,强化公式与技巧 | 复习金句、政策热点,模拟考试流程 |
(二)高分注意事项
- 行测:放弃10%的难题(如数量关系中的复杂题型),确保简单题和中等题正确率≥90%。
- 申论:答案要点尽量用材料原词,大作文分论点用“排比句式”(如“法治为基,筑牢底线;创新为翼,激发活力”)。
- 心态调整:行测注意涂卡时间,申论避免“假大空”,用具体案例和数据支撑观点。
推荐资源与工具
类别 | |
---|---|
行测教材 | 《公务员考试实战题库》(含各模块专项练习) |
申论学习 | 李梦圆申论课程(基础方法论)。 汤可特训七套卷(实战答题技巧)。 |
刷题资料 | 近5年国考、省考真题(优先本省题型) |
辅助工具 | 粉笔APP(模考大赛)。 华图真题卷(性价比高)。 |